专题 >> 18年 >> 致敬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 >> 奋斗 . 亲历者说 >> 正文

父女两代浇灌“长江名花”

时间:2018-08-26 15:00:01 来源:名城苏州网

  名城苏州网讯   改革开放40年来,苏州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片。而这正得益于苏州人勇立改革潮头,敢闯敢干的精神。张家港长江村是苏州的经济强村,也是苏州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今天,一起走进长江村两代掌舵人郁全和、郁霞秋,看父女两代是如果用奋斗浇灌出这朵“长江名花”的。

  尽管是盛夏里38度的高温,78岁的张家港市金港镇长江村原党委书记郁全和仍然隔三差五就要往工地上跑。遇到困难,员工也会及时向这个“老法师”寻求帮助。

  有事情马上办,这是郁全和多年来的处事原则。听到员工反映的问题,他马上拨通电话。

  只要不出差,每周日上午,身为长江村党委书记的郁霞秋都会为村民义诊。虽然只是一个村级的卫生服务中心,但各类诊室、设备非常齐全,还有三甲医院的医生会定期前来坐诊。

  义诊刚结束,脱下白大褂,郁霞秋立马换上工作服,匆匆赶往下一站。

  郁全和、郁霞秋父女两人用44年的时间,让长江村从一片滩涂变成了名誉大江南北的“长江名花”。

  在如今的长江村,家家户户住小洋楼,人人有工作,个个有社保,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5万元。妇儿之家、24小时图书驿站、老年舞蹈队,农村人的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滋润。

  而在40年前,长江村还是一个人穷地薄的江滩渔村。村里600多户人家,人均只有四分地,吃不饱饭那是常有的事。

  1974年,郁全和成为长江村的“当家人”。一上任,他就带领村里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以及村庄规划。全村人埋头苦干,实现农业高产,成为全县的样板村。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长江村人的干劲也被进一步调动起来。郁全和带着村民们,从3台土纺车、9条旧船、2万块贷款起家,走上了工业发展之路。

  郁全和说,大城市里土地很紧张,村子在“引进来”的时候,第一做到土地不要钱,第二个做到给予引进来的技术人员、工程师较好的待遇。

  没有人才、没有项目、没有技术,长江村提出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先后和上海、无锡等地国营大厂联合,办起了纺织、修船等一批乡镇企业。

  1989年,上海三菱公司想要实现电梯导轨国产化,在国内寻求合作伙伴。郁全和知道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找到了上海三菱公司。

  回忆起当年的这段经历,郁全和说,自己当时压根没坐过电梯,空心导轨的电梯在国内也属罕见。上海方面有经验技术,要有九十万试制费,而他索性替对方摆掉包袱,决定不要试制费。

  回到村里后,郁全和组织几个懂点技术的村民,反复研究图纸,没日没夜泡在了生产线上。

  参与当年研制导轨的技术人员王岳邢回忆,当时几个人就用人线葫芦,一道一道反复做模具,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十一二点,甚至是打通宵。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苦干14个多月后,终于,第一根国产电梯空心导轨问世。因为产品新、质量硬,长江村一下子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张家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这也为长江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94年,长江村组建长江润发集团,涉足八大行业,实现了由农业先进村向经济强村转变的“二次腾飞”。

  女儿郁霞秋如今是张家港市金港镇长江村党委书记、长江润发集团总裁。在女儿眼里,父亲是郁全和标杆,是偶像,是敬重的对象,她说,小的时候,自己总是无条件地支持父亲,无论何事。

  1981年,郁霞秋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毕业后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当了15年医生,后来还当上了科室副主任。不过2001年,她还是放弃了热爱的医疗事业,回到长江村。郁霞秋回忆,当时村里招不到本科毕业生,父亲就开始动员她做表率带头作用。

  “他就是献了青春献子女嘛”,郁霞秋这样半开玩笑地说。老书记是父亲,长江村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形容对村子的感情,郁霞秋用了“血浓于水”四个字。

  回到村里,郁霞秋重新做起了学生,一切从头开始。为了更好带领村子转型发展,郁霞秋还攻读了工商管理课程。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来长江村,郁霞秋提出了“三个一”政策,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村级企业科协。为了让科技人员有家的感觉,村里提出了“三个一”——一套房子、一个位子和一份股金,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加盟于长江润发。

  来自上海的华列伟就是因为人才政策的鼓励,在长江村一干就是15年。如今,他也从当年的车间主任,通过集团培养,变成了长江润发张家港浦钢有限公司的生产总监。

  昔日人才紧缺的江边小村,如今成了“人才磁场”。长江润发科协里已经聚集了500多名科技人员,村里还陆续建起了博士后工作站、苏州首家村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越来越多像郁霞秋一样的人才聚集长江村,给村里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红利”。2010年,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成为苏州首家上市村级企业。如今,长江润发集团资产近百亿元,跻身全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近几年,郁霞秋又把目光瞄准了她所擅长的医疗事业,在海口、郑州等地收购药厂、医院,在无锡新建医院,开启了长江润发集团从传统制造业向“医药+医疗”大健康产业的转型之路。今年初,长江润发集团无锡妇幼医院开工。

  今年,又有28名大学生加入了长江村的建设大军。郁霞秋告诉记者,青年人有建设中国“两个百年”的梦想,长江村也一样,就像从老一代、老书记到自己这一代,一代又一代人,正是要打造美丽长江、实力长江、幸福长江。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江村从小滩涂发展成为新农村样板。如今,改革开放迈上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乡村振兴成为全新命题。这朵长江名花,也必将在改革创新中续写新时代新篇章。【时政专稿 文/《苏州新闻》】

(责编:丁静芳)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