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无数村落如繁星散布。一代代的乡村教师,用奉献和坚守点亮农村孩子的希望。在我们苏州,有这样一位教师,坚守乡村教育30年,用青春和汗水默默奉献。他就是我们今天的《奋斗·亲历者说》主人公--薛法根。
9月5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了全国5位优秀教师代表,围绕“与教育改革发展同行”,和中外记者交流。出席的代表有中科院院士、知名中学校长、职校教师等,苏州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薛法根,作为江苏省唯一一位代表参加,讲述了他扎根乡村小学,见证乡村教育变革的情况。
30年青春岁月,30年不忘初心,薛法根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把当年破旧的弄堂小学建设成拥有4个校区、6000多名学生的教育集团;他独创的语文“组块教学法”,已经推广到全国一百多所小学。
顶着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集团总校长等一系列头衔的薛法根,至今仍对“老师”这个称呼情有独钟。
1968年,薛法根出生在吴江桃源。1988年,他从无锡师范毕业,成为当时紧俏的师范专业大专生。这所弄堂小学,就是当时的盛泽中心小学。学校破旧简陋的样子,至今仍留在薛法根脑海里。
硬着头皮到学校报到后,薛法根发现条件的艰苦还远远不止自己看到的。就在他倍感失落的时候,事情迎来了转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全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时代,盛泽纺织业迎来春天,整个小镇充满朝气,充满创业的追求,而镇上的学校也不例外。
1989年,学校邀请相关教育专家共同设计教改实验,率先开展苏南小城镇儿童提高素质综合实验,这比全国开展素质教育提早了4年。
教改实验第一步,就是作文课。1990年,在众多专家和同行面前,薛法根代表学校上了人生第一堂公开课。然而这堂课,因为经验不足,他狠狠地摔了跟头。
这次失败的经历,一度让薛法根怀疑自己的能力。课后他收集了很多名师的录像带,一有空就反复学习研究。1993年,薛法根再次代表学校,向专家和同行汇报教改实验成果,这次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他交出了满意答卷。这次教改实验也为薛法根的科研创新之路开启大门。1997年,他总结出“组块教学法”,成为当年全国小学语文界热议的话题。
简单的说,组块教学就是打破以往语文课文线性教学思维,把整本教材,切割成词、句、文章等几大块面,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小步子前进。
凭借独创的“组块教学法”,1998年,年仅30岁的薛法根被评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01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小学语文界十大年度人物称号。30年时间,薛法根把全部的精力和爱,都倾注给学校和这里的每个孩子。
2002年接任校长后,薛法根着手扩建校区,广纳人才,培养新生力量,教育集团应运而生。在全国农村小学锐减的大环境下,盛泽实验小学却不断扩大规模,办得有声有色。如今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共有四个校区,三百多名基层教师,其中特级教师4位,在全国乡村小学中名列前茅。
今年开始,薛法根迎来他教师生涯的最后一个十年。除了继续在“组块教学法”领域深耕细作,他希望能为更多的学校培养优秀的老师。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期待在一位位像薛法根这样的优秀教师教育下,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苏州广电全媒体记者 袁雅琦 沈亦洋 张泽宇 朱振海)
(责编:李培果)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