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18年 >> 致敬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 >> 奋斗 . 亲历者说 >> 正文

奋斗·亲历者说|吴惠生:35年坚守 只为一个承诺

时间:2018-11-30 17:13:25 来源:苏州新闻

  

  水、电、煤

  谁家生活能离得开这三样

  可就在太湖上有一座岛

  进入21世纪之前一直没有通电

  “天上一片星星,地上一片漆黑”

  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而如今

  它可以称得上是苏州的世外桃源

  因为它已经变身成这幅模样

  欢迎来到三山岛

  三山岛是太湖里的一颗明珠

  全岛面积2.8平方公里

  因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相连

  故名三山岛

  如今这里已经开起了一百多家农家乐

  家家户户有汽车,在苏州市区有房子

  2017年底

  三山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8万元

  不仅收入好

  居住环境也是一级棒

  全岛绿化覆盖率80%

  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

  三山村先后获得

  国家5A级景区、中国历史名村等称号

 

  这样的地方怎么会不让人艳羡

  可是三山岛如今的成就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靠奋斗出来的

  虽说是太湖“明珠”

  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直到本世纪初

  仍然没有通电、没有电话

  也没有像样的公路

  村民收入主要靠岛上的果树

  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

  村级收入几乎为零

  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1983年

  32岁的吴惠生走马上任

  先后成为村主任、村书记

  年轻气盛的他向村民们承诺

  一定要让村子美起来、富起来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在苏州其他地方

  乡镇企业办得风风火火的时候

  三山村也曾办过

  玻璃钢厂、胶木厂、印刷厂、蜜饯厂等

  但都开开关关先后倒闭

  而在此时

  一条《华东地区村村通电》的报道

  又一次刺激了吴惠生的神经

  因为彼时

  三山岛还没有通上电

  “没电不行!”

  为此吴惠生一趟趟奔走于相关部门

  2000年1月

  苏州第一条1万伏,3公里长水底电缆

  终于穿越太湖

  来到了三山岛

  之前乡镇企业没办成

  反而使此时的三山岛

  成了一方没有工业污染的“净土”

  看准这一点

  吴惠生决心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

  三山岛通电第二年

  迎来了全国第三个“十一黄金周”

  全岛七个码头开始收取门票

  第一年6万、第二年60万

  门票收入越来越多

  到了2011年

  光是上岛的门票收入就超过了一千万

  光有人来玩还不够

  还得想办法让他们住下来

  于是吴惠生大力支持发展农家乐

  那些年

  去太湖三山岛住上一晚

  看看太湖风景、尝尝农家乐

  成了很多城市人的一种时髦休闲方式

  2003年

  外出打工的潘见村回到岛上做导游

  2011年

  他在自家建起了四层楼的农家乐

  2015年

  农家乐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

  800多人的小岛

  每年接纳30多万游客

  大量垃圾等污染物开始威胁小岛的生态环境

  从2007年开始

  三山岛开始拆围网、建湿地

  吴惠生专门找到专业研究机构

  制定了湿地保护规划

  首期就达800亩,投资700万元

  这对于一个仅靠旅游为生的村子来说

  是一笔巨款

  一下子也惹来了不少争议

  随着湿地范围越建越大

  花的钱也越来越多

  吴惠生却一直没有动摇

  今年是吴惠生在三山岛任职的第35个年头

  至今

  年近70的他还常常会登上北山山顶

  每当站在这里

  总是让他感慨万千

  他早过了退休年纪

  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

  一直希望他去那里安享晚年

  可老吴一直没答应

  如今

  村民们每天依然能看到老书记开着电动车

  在岛上转悠

  【时政专稿 文/谭依晨、沈亦洋、张泽宇、陈军、SBS全媒体编辑中心网编部】

(责编:丁静芳)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