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刀
周星驰终于又出新片了。
在一次采访中,周星驰说:没人欠我电影票,其实,我欠观众的更多。让人为之动容。
一直为小人物代言的星爷这次再次回归拍小人物的戏——《新喜剧之王》。
星爷常演小人物,把小人物的爱恨悲哀演到极致,但小人物本身就是个悲剧。
就像导演王晶所说的那样,“真正能拍出喜剧的人,恰恰是悲观的人”。
越了解他,越看懂他,就越让人心疼。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影帝年年有,但不会再有第二个周星驰。
小人物大梦想
梦想还是要有的,不然跟死咸鱼有什么分别?
1962年,周星驰出生于香港的贫民区。
周星驰7岁时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长大的星仔从小过着艰辛的生活,个子矮小的他在学校常遭欺负。他说过:小时候觉得豉油捞饭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周星驰的童年记忆包括帮外婆摆地摊卖指甲钳,去酒楼推着滑轮车卖虾饺,到五金厂打工,在尖沙咀骑自行车兜售报纸……他时常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最好长得高大健壮一点,这样才不受人欺负。
事与愿违,他后来在去面试艺人培训班时,怕身高吃亏,还买了一双价格不菲的内增高皮鞋。即便如此,面试官还是没有看上他。
但即使在最困难的年月里,生活在底层的周星驰都不曾丢弃梦想,这也是他日后成功的原因。
1982年,梁朝伟在好友周星驰的介绍下考入TVB。
梁朝伟回忆,即使在无线台跑龙套、混日子的时候,周星驰也要用伟大的理想激励自己。周星驰总是最早一个起床,洗漱时对着镜子喊“加油”,幻想自己有天成为主角。
这些境遇后来被他投射到《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对着大海大喊:努力,奋斗!影片里,跑龙套的尹天仇醉心表演却始终不得志,但他依然不屈不挠地寻找机会。
这是周星驰龙套生涯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他在片场不得不为了多赚几个盒饭钱而四处听候差遣,学着很老油条的样子,跟人家插科打诨磨嘴皮,为了一个死尸角色,或者为了能有一句台词,厚着脸皮浪费一升口去水争取。
当你一心只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其实我可以的,我只欠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在1988年终于来了,周星驰在跑了六年龙套之后,得到了李修贤的提携,在《霹雳先锋》里演一个浪荡江湖小弟,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在电影中展示了自己夸张的搞笑风格,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凭借《霹雳先锋》的出色表演,周星驰获得了当年的金马奖最佳男配角,他坐在台下听到主持人说出自己的名字时,有些不敢相信,还小心翼翼地问身边的人:确定是我吗?
四年后,周星驰已经是香港电影的“半壁江山”,那年香港年度十大卖座影片中,周星驰独占七部,包揽前五,被影坛称为“周星驰年”。
连母亲都觉得奇怪:“这么害羞的一个人,表演起来却那么癫狂。”
星仔说:“做现场节目我不行,我怕别人看我讲话,但只要给我剧本,我就能投入进去,不顾一切地做出任何事情来。”
从星仔到星爷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偏执,成就了周星驰,但也一步步让他沦为“孤家寡人”。因为偏执,他被骂为“势利小人”。
周星驰是李修贤发掘的,星仔大红后,他让星仔拍了《龙的传人》《情圣》,片酬很低,才几十万。为了恩情,星仔拍了,大卖。他又让星仔接几部戏,片酬70万。当时,星仔片酬市价已达800万。
“虽是有恩,但也不能一直这样吧!”于是,星仔开始躲避李修贤。李修贤大骂:“忘恩负义。”
在对待利益、钱的问题上,星仔是个很偏执的人,他不太注重人情,他觉得自己该值多少就是多少,他不会为了人情割舍利益。
1992年,嘉禾找王晶拍《少年李小龙》,王晶找到老搭档周星驰:“嘉禾给我和周星驰800万港元。周星驰提出他六我四,我同意了。两周后,他又提出他七我三,我有点不悦,但还是同意了。谁知这还没完,一个月后,他再次改口:他八我二。我终于忍不住发火了。”这部《少年李小龙》就这样夭折了。王晶说:“他虽然很有才华,但自私没品。”
因为偏执,他被骂为“片场暴君”。
2001年,拍《少林足球》时,大师兄黄一飞拍铁头功那个镜头,连续在头上爆掉八个啤酒瓶,但星仔还是不满意:“还有没有瓶子?”之后又拍,黄一飞被打爆头,昏厥过去,他一醒,星仔就问:“可以开工了吗?”
他拍《功夫》时,邀洪金宝担任武术指导。头一天,两人本已研究好怎么拍,但他一觉醒来后,就把没拍的和已拍的都否定了,全部都要重拍,而且每次都这样。有一天,洪金宝终于忍不住了,大骂:“不能只把自己当人,其他人都是狗!”
两人就此闹翻。
拍《功夫》前,星仔邀请吴孟达入伙,吴孟达为此推了两部戏。但电影开拍后,星仔突然说:“达哥,你的戏份被删掉了,不用拍了。”吴孟达气得直跺脚:“你把我当哥了吗?”
大家最看重的是人情,最怕负的是义气。而周星驰最看重的是电影,最怕负的是戏份。他说:“事比人更重要。”为此他几乎得罪了所有朋友和拍档。
因为在他的电影里,他们贡献了一生最经典的演出。说到张柏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喜剧之王》中的柳飘飘。说到朱茵,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说到吴孟达,我们更是会想到他们二人搭档的无数经典角色。
有人问:周星驰为什么能让配角如此出彩?答案是,因为他是个无情的偏执狂。“在我的电影里,不存在角色大小,每一位角色都必须发光发热,只有每一位角色都做到完美,才能共同组成一部经典的电影。”
天才总是孤独的
其实我是悲剧之王
同样因为偏执,他错过了四段爱情。
1988年,他拍《盖世豪侠》时,与饰演情侣的罗慧娟相爱了。罗慧娟后来慢慢发现,在周星驰眼里,电影永远比拍拖更重要。“同他讲话他好像听不到,其实他是在想电影。”
接着,周星驰又与朱茵相恋了,两人在《逃学威龙2》里一吻定情。1995年,两人也终于情断分手。朱茵恨恨地说:“他对谁都没有爱,他只爱自己而已。”
随后,周星驰又先后跟莫文蔚、于文凤相恋。但最终,恋情还是终被雨打风吹去。
周星驰的爱情逻辑就是这么偏执:“恋爱就是两个人踏踏实实地过小日子。”“你跟我恋爱,就得理解我的忙,我爱电影胜过一切。”
《时代周刊》评价周星驰说,他的喜剧电影能够让人们暂时摆脱忧虑和痛苦。
对此周星驰说:拍哭戏很容易,但要想得到一点点笑声,反而要经历很多痛苦才能达到,做喜剧真的很难。
周星驰不觉自己是在拍喜剧,反而是悲剧。“我所导演的电影,虽然都贴上了喜剧的标签,但其实,它们都讲述了一个悲剧,因为,我就是一个悲剧。”他总是乐此不疲地将自己充满悲情色彩的过往糅进电影里,反反复复地讲述底层小人物的故事。
而我们也总能在周星驰的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即使姿态低到尘埃里,也愿意相信能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今年56岁的周星驰从《新喜剧之王》片场发来的照片已经满头银发,但脸上仍保存在当初的那份纯真和坚持。他老了,而我们也不再年轻,细细想来,岁月没有饶过谁,但还好我们的记忆里永远有周星驰。
(责编:王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