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专稿 图文/黄冠华 胡家鹤】
经济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多年来,苏州在投资环境、政务服务上不断创新探索,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开放的苏州正积极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树立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以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确立开放新优势。
储敏霞是吴中一家报关公司的工作人员,世界500强伟创力就是她代理的客户之一。每天上午,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客户申报最新到港的进口货物。上个月,苏州海关全面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两步申报”改革,原本需要一次填完105个项目的进口申报环节被一分为二。储敏霞只需要先填报“收发货人”等9个基本项目,货物就可以先行通关。储敏霞说,本来要花很多时间,现在可能半天就解决了。
虽然货物通关后,储敏霞还要继续申报后续事项,但对客户而言,进口物料从“到港”、到“到厂”,之间滞留的时间往往就是企业的生命线。
伟创力电脑(苏州)有限公司物流部进口经理司霞告诉记者,像伟创力这样的生产型企业,客户订单都是比较紧急的,当天到的物料可能当天夜里就要上生产线。如果申报不及时,就可能导致停线,影响客户的订单。当天到货当天到工厂,确实提高了效率。
苏州海关驻吴中办事处综合业务科副科长张鸣介绍,改革之后,通关时间段大大缩短,企业货物提离的速度更快,对于企业来说更加方便。
苏州外贸进出口在全省占比超过一半,通关便利程度构成了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海关部门坚持“用户思维、客户体验”,接连推行了一系列便利化改革举措,仅2019年,全市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52.91%和76.49%。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措施,2019年全市各海关减征增值税150亿元,为企业减免税款近10亿元。
南京海关党委委员,苏州海关党委书记、关长许鑫表示,改善营商环境主要是落实通关便利化的措施,实现管得住、放得开、成本低、效率高,在精简环节、精简手续、降低成本等方面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在苏州,变快的不只是货物通关速度,企业、群众的办事效率也在快速提升。通过公共服务下沉到基层,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形成了“互联网+政务”的苏州模式。特别是2019年,市行政审批局全力推动“3550”改革,即3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登记、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证,进一步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
根据正在推进的“一门一窗一网”改革要求,今年,具备“不见面审批”条件的事项比例将达到95%以上,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再提速60%以上。
苏州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蔡学文表示,苏州将进一步深化“不见面审批”,努力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打造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政务服务环境。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