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媒精选 >> 正文

苏州:以更开放之姿拥抱世界

时间:2020-01-03 10:05:13 来源:苏州日报

  

  □苏报记者 张帅

  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城市名片。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苏州对外开放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既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为苏州发展开放型经济指明了方向。苏州市委、市政府顺应全国开放新形势,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从2019年1月至11月的成绩单看,苏州进出口额、出口额保持全国第四、第三位,进出口额占全国7.1%、全省50.7%;实际使用外资占到全国的3.7%、全省的19.5%,居于全国前列。新时代的苏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深化改革,以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奏响“三部曲”,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展望未来。苏州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外向型经济的突飞猛进,从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到如今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不断成长,一次次再出发,以高质量开放提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这句广告语,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人民耳熟能详。那时,“苏南模式”享誉国内外,传统的、内向型、封闭型计划经济逐渐“破冰”,苏州“四大名旦”闪亮登场。经历过短缺经济的人们都记得:长城电扇是度夏必备家电,孔雀牌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吸引着邻居欢聚。至今,老苏州提起春花吸尘器和香雪海冰箱仍然啧啧赞叹。

  改革开放进程跌宕起伏,外向型经济风起云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无法阻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市委、市政府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外商投资不仅能留得住,而且牵线搭桥、“以外引外”,促进了产业规模扩张,苏州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通道。

  2011年,苏州GDP突破1万亿元。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一时期,苏州产业在全球分工格局中处于相对低端和被动的地位。实际运行中,苏州外向型经济爬坡过坎、充满挑战,表现出鲜明的粗放式特征。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浪潮,苏州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路在何方?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9年3月,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全市印发《关于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苏州主要贸易市场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境外投资目标地。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苏州不可避免地成为全

  国受影响突出地区之一。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开放型经济必须突破过去的范畴,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并能够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挑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如今,苏州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培育开放新动能、形成开放新优势、搭建开放新平台、创建开放新环境,全力推动苏州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开发区担当主力军,先行先试平台释放新动能

  开发区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先试的主阵地,也是全市深化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合作、产业优化升级、国际化创新驱动的示范平台。

  建设开放型经济,苏州坚持开放与创新双轮驱动,全面推动开发区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

  在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苏州工业园区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实现三连冠;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五位,全市参评的9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6家进入全国前50强,比上年度增加1家。苏州工业园区还在全国高新区考核中排名第6。在全省经济开发区考核评价中,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开区、常熟经开区和张家港保税区分别列第一、二、五、九名。全省高新区评价中,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分列第一、第三和第七位。

  从空间分布上能看出,这些开发区“改革试验田”代表着全市开放型经济深化改革的方向: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挂牌,重大平台实现突破。

  ——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扎实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有11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荣获2018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通过评估验收。

  ——外资参与我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不断提速。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中德中小企业工业园等载体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德在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双元制教育、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载体在加速探索推进。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苏州叠加实施,自贸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等先行先试平台将释放新动能。苏州牢牢抓住开放这个牛鼻子,按照“思想再解放、开放再出发、目标再攀高”的思路,以开发区更高水平的开放引领创新,引领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当好“店小二”推动体制性开放

  日前,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进行签约,合作共建中韩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韩国科学技术院是韩国首个培养顶尖科技人才的研究型大学,凭借其国际水准的教育及研发能力在全球学术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连续三年被路透社评为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在2020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41位。

  作为韩国科学技术院在华事业发展总部机构,该项目将搭建起中韩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技术成果对接、人才落地等全方位交流合作的桥梁与平台。

  该项目的签约,标志着又一家国际合作大院大所落地我市,将进一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用户思维、客户体验”把苏州开放型经济的服务品牌擦得更亮。从落户苏州的客户角度看,大项目的落地,得益于苏州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体制性开放:

  ——推动投资环境更加开放公平。2016年10月起,全市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根据调查数据,坚持问题导向,各地各相关部门协同精准施策,优质服务,加大对外企享有准入后国民待遇的保障力度,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建设高效便捷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深化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扩面,大力发展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城市合作伙伴网络,为企业提供出口和境外投资的信息、法律、风险防范、技术支撑等服务,减轻外贸企业负担。

  ——整体推进外资发展环境。从培育外资发展新动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外资管理和服务机制、强化绩效考评激励等多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外资发展环境。近年来,苏州市级层面形成政策“组团”和“集群”效应,为外商投资提供全国一流的深耕发展土壤,健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协调领导机制,强化工作统筹,提升部门协同合力。

  ——优化发展载体平台功能。制定实施促进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开发区功能提升,努力为全市深化开放、高质量利用外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先行先试政策平台。

  当前,苏州全市上下坚持“招商引资、项目为王、优化服务、创新驱动”四个不动摇,政府当好“店小二”,扎实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招商工作,新引进和开工建设了一批优质外资产业项目,通过开放把增量做优做大做强,带动存量、优化存量、改造存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数说苏州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量提质:

  2019年1至11月,苏州外贸占全国比重为7.8%,进出口占全省比重为50.7%,在全国全省的份额保持总体稳定。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1075.8亿美元,占比提升至36.8%,较上一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内生动力持续增强,1至11月,全市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661.3亿美元,在全市外贸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利用外资稳中有进:

  2019年1至11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5.7亿美元,同比增长4.3%,占全省的比重为19.5%。新增总投资超5000万美元项目(含增资)109个,注册外资66亿美元,占全市引资增量57.9%。

  苏州企业“走出去”:

  2019年1至11月,我市新增对外投资项目249个,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26.86亿美元。亚洲地区已较稳定成为我市企业的重要投资区域。1至11月,我市在亚洲投资项目151个,占比60.6%;中方协议投资额20.1亿美元,占比74.8%,增长35.8%。1至11月,我市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了77个项目,其中,投资制造业类项目44个。

(责编:王浩)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