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20年 >> 两会专题:2020苏州再出发 >> 两会新视觉 小图 252*215 >> 正文

吴中区:当好高质量发展“优等生”

时间:2020-01-05 18:06:15 来源:苏州日报

  2019年,吴中区统筹优化“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过去一年,吴中区统筹优化“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全面落实“六个年”工作部署,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6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6亿元、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4.6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7.04万元、增长8%。

  今年,吴中区将奋力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优等生”,绘出新时代最美太湖画卷,擦亮“太湖之美、吴中最美”品牌效应,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结硕果

  打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镜头:2019年10月18日,2019苏州吴中·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举行,拉开了全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大幕。作为一年一度吴中区最具综合性、代表性的高层次招商推介活动,本次经洽会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283亿元,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投资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门类。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夯实吴中区发展基础,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实践:城边山色翠屏风,吴中区坐拥五分之三太湖水域、苏州五分之四丘陵山体,180余公里太湖岸线,被誉为“太湖最美的地方”。

  如今,吴中区正全力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吴中样本,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融相生,检验检测和旅游度假等优势产业特色鲜明,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集聚提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在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中,吴中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位、绿色发展百强区第9位、科技创新百强区第10位、投资潜力百强区第16位。

  2019年,吴中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项目。特别是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47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3.3亿元;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开业,121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48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其间,吴中区组织美国、德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多次精准招商推介活动,收获了一连串招商引资的硕果。

  今年,吴中区将抓牢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发布契机,进一步发挥“一核一轴一带”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增强产业发展承载力。坚持项目按需落地,集中精力打造5个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壮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通过坚持集成、特色联动,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生态“加减法”

  真山真水造就“国家湾区”

  镜头:2019年12月15日,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发布会在吴中区召开。根据会上发布的《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吴中区东山镇、金庭镇及周边区域被划定为实验区建设主体范围,总面积约285平方公里。实验区以“生态优先保山水、宜居友善惠民生、绿色发展促转型”为建设内涵,计划于2035年全面建成,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太湖典范和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

  实践:吴中区是全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能够实现保护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绿色发展所带来的强劲动力功不可没。

  建区以来,当地始终坚持“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发展定位,传承“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发展要求,近年来更是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尤其是深化环太湖“加减法”,不断推动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正是依托建设做“减法”,吴中区换来生态和效益双“加法”,将腾出的建设空间和用地指标,有偿调剂给区内重点开发地区。

  金庭镇缥缈村消夏湾原本有着4000亩的蟹塘,为保护太湖生态,几年前被全部取缔。由于土地性质不能变,村里既搞不了建设,又没钱复垦,直到一年前还是一片荒芜的废地。为此,金庭实施“占补平衡”及“三优三保”对土地复垦整治,预计三年内产生的土地收益将达25亿至30亿元,其中40%将投入区产业基金。

  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是吴中区今后重点关注和保护的区域。未来四年,市区两级将拿出超过105亿元,投入到生态保育、生态治理、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等4大类216个项目中去。此前,吴中区每年将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生态治理,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投入约130亿元。

  在此基础上,今年,吴中区更加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实施好24个总投资9亿元的生态保育、生态治理项目,通过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来全面提升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吴中区还将探索建立全要素生态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吴中样本,让“太湖之美、吴中最美”成为最亮品牌。

  富民强村美环境

  “三年脱贫”目标两年内完成

  镜头:截至2019年底,吴中区25个市级薄弱村、18个区级薄弱村均大幅超过脱贫标准,让“三年脱贫”的目标在两年内提前完成。2019年,全区村级集体总资产达185亿元、村均集体稳定性收入达1362万元,均位列我市前列。凭借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如今的吴中区已然书写出以人为中心,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美丽富足、实现农村“外美内实”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实践:2019年,吴中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着力聚焦重点、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实现农业发展由规模型向精致型转变、农村建设由美丽型向生态型转变和农民致富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这三大“转变”。

  得益于背靠绿水青山的优势,吴中区乡村振兴以“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为建设方向。“前两年村里面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后,这里环境变美了,生活也变好了。我们老两口都是失地农民,政府每个月还会给我们每人发放1050元的失地农民补贴,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全靠政府的好政策。”甪直镇北港村民邱阿文对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竖起了大拇指。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吴中区持续美化乡村环境,按照计划进度,145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部进场施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获省政府通报表扬,甪直镇瑶盛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候选名单,临湖镇黄墅村被命名为首批省特色田园乡村。

  吴中区深入推进第五轮相对薄弱村帮扶,通过一位区领导、一批机关单位、一个先锋村和一批企业商会这“四个一”帮扶挂钩模式,联合推进薄弱村帮扶工作开展。目前,25个市级薄弱村实现村均稳定收入410万元,大幅超过250万元脱贫标准;18个区级薄弱村实现村均稳定收入480万元,大幅超过350万元脱贫标准。

  今年,吴中区将立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集体“三资”管理考核办法,做好市、区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融合,进一步巩固提升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脱贫成果。(苏报驻吴中区首席记者 范易)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