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媒精选 >> 正文

海归金融硕士子承母业让手工棉被焕发生机 两代人弹棉花弹出新滋味

时间:2020-01-15 09:33:51 来源:姑苏晚报

  记者 王小兵

  “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远远地,就听见一阵极富韵律的声响传来,厚重而悠扬。知情人说,那是老蒋家在弹棉花呐。

  老蒋家在张家港金港镇封庄村的六方庄。弹棉花的工坊在一个四合院里,大门外挂着块“手工弹棉花技艺展示馆”牌子。迎门的正屋,是师傅们弹棉花的地方。师傅们人手一张差不多有2米长的木弓,木榔头不停地敲击着弓弦;弦下,洁白的棉花翻滚如云海雪涛。这“嘭嘭嘭”的声响,就从他们手下传来。

  墙上,也有一张这样的弓挂着。黄褐色的弓身磨得油亮,一看就是很有些年头了。

  一则新闻接续传承“弹棉花之家”

  这张弓的主人叫黄翠萍。她弹棉花,是半路出家。尽管她家往上数有好几代,都是干这一行的。不过,45岁之前的她从没干过,也没想过要干这一行。

  2003年的一个晚上,黄翠萍看电视,调到了中央电视台,偶然看到一则新闻——黑心老板用黑心棉制作棉被害人无数。气愤之余,她想起了自己的姑姑,想起了姑姑弹制的又松又软的棉被,想起小时候无数次听到过的、远乡近邻对姑姑手艺的赞许。黑心棉害人,老手艺肯定会受欢“迎的。我应该让家传的弹棉花手艺重新振兴起来!”

  说干就干,办事干脆的黄翠萍就来到了姑姑家。弹棉花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此时,黄翠萍的姑姑已经很少再弹棉花了。不过,家里有人想学,能让这手艺传下去,她当然很高兴。于是,一教一学,两个人都很用心。

  一条棉胎敲弹7000多下,正反两面纵横交错用3000多根纱固定,再一遍遍打磨,最后缝制完成,黄翠萍一步步领悟着这门手艺的奥妙,花了两年时间,才算出师。出师后,黄翠萍办起了自己的手工棉被作坊,“嘭嘭嘭”的弹棉花声,又在村里响起。她家的手工棉被,很快在四里八乡叫响了名气。很快,黄翠萍还招来了几个徒弟。

  不过,这名气毕竟还只是局限在四里八乡,开拓市场很大程度靠的是熟人口口相传。再加上,现在市面的各种机制棉被花样层出不穷,外套不断翻新。黄翠萍的作坊一直办着,却办得很艰难。“被子卖不出去,工人的工资总是要发的。有时候,真觉得支撑不下去了。”

  两床棉被塞进儿子出国留学行囊

  蒋晓栋,黄翠萍的儿子。

  妈妈开始办作坊时,他还在读高中。妈妈在作坊忙,他放学后少不得去帮把手。帮把手也只是怕妈妈太辛苦,对妈妈这“事业”其实没太在心。

  2010年6月,蒋晓栋考上了美国堪萨斯大学,攻读金融学硕士学位。临行时,行李箱空间实在有限,可妈妈还是在他的行囊里塞进了两床她亲手弹的棉被。然而,就是这两床棉被,让蒋晓栋有了太多的温暖回忆。异国他乡,每当他感到孤独时,就会窝在这棉被里,仿佛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蒋晓栋第二次被这门家传手艺深深触动,是在2016年初,他初为人父的时候。当他小心翼翼地展开松松软软的小棉被裹住儿子娇嫩的身躯,看着儿子从棉被中探出的甜甜笑脸时,他突然意识到,一床棉被,是温暖,也是情感;一门手艺,是历史,也是文化。

  于是,蒋晓栋郑重其事地向家里人宣布,他要帮着妈妈,一起让手工棉胎这门手艺发扬光大。此时,蒋晓栋已经是当地一家光伏企业负责出口贸易的总监,年薪约30万元。

  文化营销让“老棉被”赢得新粉丝

  一个留学归来的金融硕士,去管理一间弹棉花作坊,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所学非所用、直接抓瞎?一时间引来诸多怀疑的目光。然而,蒋晓栋用行动告诉我们,有关市场的事,一通百通。以知识为后盾,就能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开辟出不一样的天地。

  文化营销,这是蒋晓栋祭出的第一招。他认为,传统工艺的最大卖点就在历史传承。而当今社会文化的复苏,正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机遇。

  于是,弹棉花作坊成了“手工弹棉花技艺展示馆”。进入这里,不仅可以现场观摩工人们的现场操作,更可以浏览中国手工弹棉花千年历史图解。譬如说,中国古代四大农业百科全书之一,元代《农书》所载的弹棉花工具图;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为棉花种植、纺织及练染的全过程所制的《御制棉花图》等。“木弓曲引蜡弦绷,开结扬茸白氆成”便是乾隆皇帝为《御制棉花图》所题诗句,形象地体现了弹棉花这一手艺悠久的历史传承。

  在蒋家,从事弹棉花这一行也可以上溯到1890年,传到黄翠萍手上,已经是第五代。这些,都让蒋晓栋为手工弹棉花找到了文化附加。

  与历史相得益彰的,是情怀。“盖上一条好棉被,就像回到妈妈的怀抱。”这是蒋晓栋切身的感受,也是他最喜欢的一句宣传语。“有暖温存物,无寒著莫人”这两句诗也被他“拿来”,化作“有暖制被所”这个暖暖的品牌。

  当然,光靠历史与情怀是走不长远的。蒋晓栋认为,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偏观赏性,而棉被要有实用价值。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虽然机器棉被拥有生产效率高、人工成本低等竞争优势,但机器棉被中的棉花是一层一层铺上去的,不仅不够蓬松和柔软,而且容易分层和损坏。而手工棉被用木弓敲弹,棉花纤维相互交融成一个整体,蓬松、柔软、耐用。“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家都追求品质生活了,手工棉被一定会有市场。”当然,该变的还是得变。跟着时尚走,在蒋晓栋的主导下,他们家的棉被变薄了、变轻了,变得更符合年轻人的品位了。

  管理上,蒋晓栋第一次编制了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为购进的棉花和卖出的棉被提供质检报告。营销上,搭上了网络快车,微信、微博、短视频齐上,打市场不再靠熟客口口相传,小打小闹了。“我儿子一搭手,这几年,我们家的手工棉被,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一年能卖出去5000多条,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说起这,黄翠萍脸上写着的全是满意。

  当记者见到蒋晓栋时,这满脸络腮胡的大汉正对着一台小小的笔记本电脑用功呢。毕竟是多年从事国际贸易这行的,这一阵,踌躇满志的他正在谋划着,要为他家的手工棉被打开海外市场。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