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两个新记录!苏州首次发现白头鹀和长尾山椒鸟
时间:2022-12-01 19:24:11 来源:看苏州客户端

  【看苏州专稿 文、视频/赵婉钰】

  首次发现!再增两个鸟类观测新记录!

  近日,苏州湿地自然学校鸟类调查员周敏军、王永祥分别于同里湿地公园和张家港沿江湿地拍摄到了两只可爱的“天外来客”,为首次光临苏州的白头鹀和长尾山椒鸟。

  这也是继黄腹山鹪莺、小蝗莺、紫啸鸫后,2022年苏州市再增的两个鸟类新记录。截至目前,今年苏州市共新增5个鸟类观测新记录,刷新了鸟类名录。

  苏州新增两个首次记录

  为白头鹀和长尾山椒鸟

  近日,鸟类调查员周敏军在同里湿地公园进行鸟类观测。澄湖边,空中偶有白琵鹭、小鹀等鸟类飞过,湖面上并不陌生的“老朋友”罗纹鸭也在成群地陆续抵达。

图/同里湿地公园

  “我沿着湖边走向树林时,空中传来‘咻’的一声,听起来是比较陌生的鸟叫声,抬头看是一只麻雀大小的鸟,正快速飞过。”当周敏军举起相机想要拍摄时,这只小鸟已经飞过了头顶,情急之下,他摁下快门快速拍摄了几张。但当时由于距离较远,现场无法辨识,经过后续的观察,确认符合白头鹀的特征。

图/周敏军

  记者发现,镜头里的白头鹀属于小型鸟类,体羽棕褐色,脸颊有一块明显的白斑,外缘深色,而且尾羽外侧白色,小小的身影,在天空振翅高飞,颇有点“天外来客”的飘逸劲儿。

  “这个季节拍摄到的白头鹀一般是迁徙路过苏州,该类鸟种主要栖息于我国北方,之前在山东、江苏(镇江、盐城、无锡)、浙江、江西、香港等地有迷鸟记录,这是苏州市首次记录。”

图/周敏军

  据周敏军介绍,白头鹀体长在16-18厘米,雌雄略异,雄性嘴基至耳羽白、外缘黑色,形成脸部独特图案,非繁殖羽颜色转暗淡。雌鸟似雄鸟非繁殖羽,脸部图案不明显。它们常栖息于农田、林地等开阔环境,通常成群活动,主要在地面觅食。

  此外,在11月末的张家港沿江湿地,鸟类调查员王永祥也偶遇到了一只色彩艳丽的长尾山椒鸟。

  “我当时正驾车经过六圩区,一瞥正好看见了一只同方向飞行的鸟,或许是怕生,它看到我立刻换了方向。”王永祥瞬间就被这只鸟金黄色的翅膀所吸引,立刻停车开始观察。

图/王永祥

  从拍摄到的图片上可以看出,当时那只绚丽的鸟正悠闲地停留在树梢上,透过镜头可以看到,这只鸟儿长着一身华丽的羽毛,金黄的羽衣好似星辰一般夺目,黄灰相间,腹部还有金斑,小巧玲珑,飞行起来的时候仿佛一束烟火腾空而起。

图/王永祥

  察觉到这只鸟儿比较怕人,王永祥只能把车停在距离30米左右的地方,扭着身体匆匆拍了几张照片。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对照确认这是只雌性山椒鸟,虽然外貌看起来和常见的灰喉山椒鸟相似,但嘴基部有块模糊的暗黄色,符合长尾山椒鸟的特征。

图/苏州湿地自然学校

  长尾山椒鸟体长约为18-20厘米,雄鸟呈现红色,与灰喉山椒鸟区别在于喉黑。雌鸟则是柠檬黄,与灰喉山椒鸟极易混淆,区别仅为上嘴基部具模糊暗黄色,而赤红山椒鸟喉及额部鲜黄。该鸟种分布广泛,在我国常见于海拔1000-2000米山林,常见于华中、西南等地,附近也只有上海曾有过长尾山椒鸟的记录。

图/王永祥

  “张家港沿江湿地,有着丰富的食物及水源,苏州的气候也比较适宜,这些从北方迁徙而来的候鸟自然就会选择地理位置不算北,也算不上南的苏州,好山好水好风光,就成了很多鸟儿挑选的中途‘服务区’,它们将会在这里短暂停留,进行能量补充。”王永祥介绍道。

  据了解,此次观测拍摄到的这只长尾山椒鸟,是苏州市首次记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天堂苏州也是“鸟类天堂”

  鸟类是最公平的环境监测员,用翅膀标注着一座城市的生态指数。

  目前,正值候鸟迁徙季,苏州位于全球九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上,北至西伯利亚、新西兰,每年迁徙过境停留及越冬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众多,成了国际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在湿地保护工作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湿地好不好,鸟儿来评判。”

  此次白头鹀出现的同里湿地公园,一向以丰富多样的湿地环境,富饶充盈的食物资源,干净澄澈的湿地水源著称,可以满足不同类型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需求。除此之外,同里湿地公园坚持退渔还湿、植被修复、鱼塘改造、水位管理、鸟网拆除等一系列针对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保护的措施,建立起了一片宜居家园,让千万候鸟们安心越冬、停歇。

  而此次长尾山椒鸟现身的张家港沿江湿地,西起张家港湾,东至铁黄沙,沿江湿地拥有大片的滩涂、农田、草地、池塘等栖息地。因为其丰富的食物、水源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人类活动的减少给了鸟类更大的活动空间。因此也被看做“黄金湿地”。

  近年来,得益于张家港对生态环境的大力重视和保护,中华秋沙鸭、勺嘴鹬、青头潜鸭、东方白鹳、黄胸鹀等越来越多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出现在张家港沿江,生动诠释了张家港深入推进沿江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图/邓郁

  随着苏州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把苏州当成了旅行目的地。这也解读了苏州的生态和宜居,擦亮了苏州生物多样性“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近年来,苏州也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苏州模式”。

  近日,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苏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围绕总体目标确定了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度、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障措施等9项主要任务,制定了30条重点措施。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施,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苏州是“鸟类天堂”,也是“绿意空间”。一个个湿地和公园,用绿色的颜值展现了苏州生态环境的缩影,成为苏州向“绿”而生最客观的见证。

  相信未来,在苏州158公里的长江沿岸上,我们能看到更多“天空精灵”自在地翱翔。

  了解多一点

  截至目前,今年苏州市共新增5个鸟类新记录,刷新了鸟类名录,除了白头鹀和长尾山椒鸟外,其他3位“稀客”分别为:

图/苏州湿地自然学校

  黄腹山鹪莺,体长约13厘米。头灰,上体橄榄绿色喉及胸白色,胸腹部黄色为其特征。主要分布于广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图/邓郁

  小蝗莺(Locustella certhiola)体长13-15厘米,体羽具褐色纵纹,贯眼纹皮黄色,两翼和尾红褐色而尾端白色、尾部次端偏黑色。上体褐色并具灰色和黑色纵纹,下体偏白色,胸部和两胁皮黄色。

  栖息于芦苇地、沼泽、稻田、近水的草丛。性隐蔽,常穿行于灌丛低处。

  该鸟种主要繁殖于东北和西北,迁徙经过华东、华中等地,在苏州属于过境的候鸟。

图/邓郁

  紫啸鸫,体长29-35厘米,体型略大于乌鸫,体羽蓝黑色,两翼和尾部具紫色金属光泽,头、颈部羽端具小型闪烁点斑。主要栖息于近河流、溪流和密林中的裸岩处。

  该鸟种分布广泛,且地方性常见。在华东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带,近年来上海、无锡、常州等地也有记录,这是苏州市首笔影像记录。

  (文中部分资料来自同里湿地公园、苏州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