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新闻网图片频道
(4/6)

隐于市井,名人与古巷道不尽的缘分 [苏州]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2021-10-07 08:12:04

自动播放:8秒 15秒 20秒 手动播放 支持 ← → 键翻页

民国时期,忠仁祠成为著名的“三杨”宅居(杨荫杭、杨荫榆和杨绛)。杨荫杭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1913年,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1923年,时任上海《申报》副总编辑的杨荫杭迁居苏州从事律师工作。杨绛曾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提到,父亲杨荫杭迁居苏州后,把苏州的一座大宅“一文厅”买了下来,作为在苏州的新居,并且还请了清末状元、南通人张謇题了“安徐堂”的匾额。在这里,杨绛度过了她天真烂漫的青少年时光,这里也是她和钱钟书先生订婚和举行婚礼仪式的地方,在她离开苏州后还经常挂念起这里。

小小的一条巷子,藏着的名人可不少。除了杨家,庙堂巷8号原为雷允上业主雷显之别业,现属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庙堂巷8号曾经也是奉祀清代画家陆治的“包山祠”所在地。陆治,苏州人,字叔平,自号包山,是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他的老师就是鼎鼎大名的祝枝山、文征明。

(责编:吴昊)

转到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