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日报》整版聚焦吴中,跟着小吴一起来看看。
十年牢记嘱托,交出“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的精彩答卷;十年砥砺奋进,抒写“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的非凡篇章。
苏州市吴中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位列全国市辖区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百强区首位;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位、绿色发展百强区第9位、科技创新百强区第9位。吴中区委书记丁立新表示,吴中将以新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苏州环太湖科创圈及吴淞江科创带“一圈一带”在吴中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持续深化“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吴中样本,加快绘就“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现实图景。
驱车从太湖大桥三号桥进入西山岛,一路向北行进,长约6公里的环岛公路上,新的变化接连出现——
道路外侧,刚被恢复的一块块湿地连接成片,上面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不仅为岸线增添了一抹亮色,更通过生态手段为削减通湖河口氮磷污染、蓝藻治理等提供了新的方案。
路面之上,不时有无人驾驶汽车灵活驶过,瞄准“世界级自动驾驶生态示范岛”目标,全岛目前已建成单向100公里智能网联道路,这也是全国最长的单条智能网联道路,一个完整的“智能网联+智慧文旅”场景也被打造起来。
这是一座岛的蝶变,更是吴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如今,金庭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和水域正加速建设“太湖生态岛”,这也被吴中列为全区“一号任务”来推进。
“太湖的保护与发展该走向何方?这是关系吴中发展全局的一道必答题。”吴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晓东表示,吴中拥有五分之四的太湖峰峦、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五分之二的太湖岸线,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87.1%,是全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十年,吴中传承接力、小心求索,精心描绘绿色发展的画卷。
保护始终放在第一位。十年来,吴中坚持大手笔投入,将每年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保护,并率先在省内推行太湖水环境“五位一体”综合治理,创新建立水环境质量考核区域补偿机制等。除了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还通过建立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设立全国首个生态涵养发展绩效评估体系,推动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获评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行走太湖沿线,水清岸绿天蓝,丽波湾连续11年迎来西伯利亚前来越冬的小天鹅,太湖连续14年安全度夏,生态持续向好。而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的,还有环太湖地区发展潜力加速被激活,业态加速被重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加速被打通。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位于吴中区光福镇的坎上村成了苏州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作为最早在这里创业的年轻人之一,舶来咖啡馆的主人金瑜十分忙碌。“在十年前,这里还不通车,几乎无人问津。”她告诉记者。
2017年,吴中正式开通环太湖路;2020年,太湖迎来退捕禁捕。两件大事,让这个去看过“外面世界”的“85后”看到机会,选择回来。“包括我在内,店里十几名员工,几乎都是渔民的孩子,大家选择不同于父辈们的方式,希望闯出一条新路。”
人气是最好的说明。靠着好山好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来到坎上村,这里成了“网红”咖啡馆、餐厅、民宿的集聚地,不仅是节假日周末,平日里很多店也是一座难求,这条“新路”越走越宽。
太湖沿岸,更多有颜值、有内涵的村庄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了整合文旅资源,加速业态品质提升,形成品牌效应,今年,吴中区重磅提出在环太湖路的基础上,打造“环太湖1号公路”,这条西起古镇光福,途经太湖大桥、西山诸岛、东山景区,最后经滨湖大道至苏州湾太湖新城,总长186公里的环湖通道,将沿线古村、民宿、景区、岛屿等“串珠成链”,全景呈现水天一色的太湖风光,很快“引爆”江浙沪自驾圈。
“原来发展薄弱的‘边缘地带’,如今成了一条潜力巨大的富民产业带。”吴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等政策规划,全区目前已建成各级各类美丽乡村878个,2021年全区村级集体总资产已达200亿元,村均集体稳定性收入达1438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升到7.9万元、4.1万元。
在全球线缆和线缆解决方案专家耐克森苏州生产基地内,一批应用在工控领域的线缆正在通过自动化动态测试实验室进行检测。
“工业机器人机械臂一直要转动,这对线缆要求非常高,目前我们的产品最高承受500-1000万次扭转,强度和抗疲劳程度居于全球行业前列。”耐克森苏州供应链总监王嘉介绍。
在创新的道路上,有人追求“转得多”,有人则追求“转得快”。在创始人俞浩的带领下,追觅科技不断突破智能服务机器人与清洁家电核心动力的“临界速度”,5年间,逐步实现高速数字马达10万转到20万转的跨越,让国际同行侧目。
离追觅不远处,苏州灵猴机器人专注于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目前,其产品已成功打入行业“高手云集”的日本市场。值得关注的是,灵猴约80%的原材料都能在区内找到供给。
三家看似并无关联的企业,在吴中,共同演绎“集群精彩”。“目前,吴中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链配套渐趋完备,通过引进和培育,已形成以汇川技术、科沃斯机器人、绿的谐波、东山精密、赛腾精密、安洁科技等上市企业为引领、覆盖集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本体制造等关键环节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吴中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积攒的产业底气,更让吴中在今年顺势喊响打造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全国创新集聚“第一区”的目标。
没有产业就没有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的不断攀高,成为吴中主导产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10年来,吴中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185.2亿元攀升到2021年的2164.8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58.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45家。目前,吴中更是依靠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一号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一号项目”、太湖生态岛“一号任务”牵引,全面启动“三区三片”改革,锚定“产业强区、创新引领”目标,全面铺开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3大主导产业,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3大战略新兴产业和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文化旅游3大特色产业,加速打造“3+3+3”现代产业集群。
“创新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10年来,全区已集聚32万各类人才,为了全力支撑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吴中全新构建‘1+2+3’东吴人才政策体系,打造引才育才强磁场,做大人才蓄水池。”吴中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最高给予1000平方米研发及办公用房、1000万元立项支持、1000万元产业化成长奖励、1000万元授信额度、1000万元股权投资、250万元安家补贴的政策支持,顶尖人才(团队)政策“一事一议、上不封顶”。
更为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今年4月,《吴中区环太湖科创圈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重磅发布,吴中将1000亿元综合投入、1000亿元基金规模、100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全力推动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经济强区向创新强区迈进。
一石激起千层浪,创新浪潮一浪更比一浪高。吴淞江畔,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内,6栋高标准研发生产厂房刚刚完成整体验收,即将交付。目前,已有岸迈生物、乐明医药、拓创生物、浦合医药等32个项目等待入驻,还有一批项目在排队等待筛选;太湖新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全力布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港”,重点发展工控系统、工业互联网、数字安全和在线新经济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吸引中国信通院江苏分院、网易有道华东总部、数码大方华东总部等一批总部型数字经济项目落户;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依靠“文旅+科技”双轮驱动,围绕智能制造、数字产业、总部经济,打造产业发展“三大高地”,百度、京东、三峡等一批领军强企纷至沓来。
“新引擎”加速轰鸣,新动能已然释放。2022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090.6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工业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21.6%,均位于苏州全市第一。
幸福,是湖滨大堤欢声笑语的回荡,也是一座活力新城的拔节成长。十年磨一剑,吴中凝神静气,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的开发理念,让太湖边上的这片“处女地”,蝶变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
总长度超过40公里的地下管廊,是这座新城的毛细血管;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的全国首个获评绿建三星级设计标识的大体量地下商业空间,实现轨道站点无缝衔接;将于年底亮相全球第三座360旋转剧场,宛若两块“砾石”生长在湖畔,致力打造苏州新的文化地标;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社区、城市运行中心、公共信息平台等打造智慧城市典范,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
“只要在手机小程序上动动手指,不出家门就能办理各项事务,还可以一键找社工帮忙,真的太方便了!”太湖新城居民沈琴珠说。
幸福,是未来生活触手可及,更是历史文化可观可感。漫步于太湖之滨的明月湾古村,古朴的石码头、粗壮的古香樟、悠长的石板巷,勾勒出人们心中故园的模样;大运河、澹台湖的柔波倒影里,宝带桥一眼千年,与新建成的吴文化博物馆两两相望,书写厚重而美丽的诗篇;从木渎到甪直,从香溪岸到澄湖畔,水巷橹声依旧、渔歌未断,诗画江南历历在目。
今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发布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公示名单,全国共40个县(市、区)上榜,吴中区为江苏省唯一上榜示范区。在住建部公布的5批共计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吴中区共有12个村被列入,是入选数量最多的县(市、区)之一;10年来,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达到57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3项,省级18项,随着一系列“百匠赋新”计划的推进,让“天下工艺看苏州,苏作精华在吴中”更加深入人心;全力擦亮大运河文化带吴中标识,着力塑造“运河城市看台、吴中人文客厅”的特色品牌,让吴文化沿着运河的波涛滚滚向前。在吴中,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幸福,还是老有颐养、病有良医、学有优教。走进刚刚焕新升级的吴中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根据老人、儿童、中青年人等不同居民群体需求,体系化设置智慧科技养老生活体验馆、老年活动中心、五社融合创新实践中心、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功能区一应俱全。
吴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一站式养联体、一条链全周期、一张网融治理、一刻钟生活圈、一家人都爱来”服务理念,吴中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民生综合服务“旗舰店”,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无缝衔接,基层社会治理要素同频共振,托举群众幸福生活和乐享时光。
这十年,在吴中的发展路线图中,始终把民生福祉提质增效,作为根本追求。实现国家卫生镇全覆盖,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成投用公共文化中心,获评“中国文学之乡”“中国民间文艺之乡”,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教育一体化改革……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从目标成为现实。
十年提质,吴中“一诺既出、万山无阻”,城乡满溢幸福感。
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也是求新谋变的十年。集山水之美、产业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人民之美的“最美吴中”,积蓄奔向未来的力量,在天堂苏州加速崛起。
素材来源:新华日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