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新华社:苏州自贸片区的探路、突围、引领
时间:2020-04-07 14:19:38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2019年9月1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以下简称苏州自贸片区)挂牌成立。

  半年来,片区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200.74亿元、合同外资9.3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45亿美元,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29个、中方实际境外投资额1.43亿美元;

  确定改革任务143项,2019年全面完成30项;

  形成30项改革创新举措,其中省级以上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18项;

  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含金量高的高端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开工开业……

  在开启路径探索的最初半年时间里,苏州自贸片区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定位,以“探路者”“突围者”“引领者”的姿态,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自贸区建设之路。

  3月6日,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誓师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抓住自贸区建设‘一号工程’,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开放形态。”  

  探路

  勇闯改革“深水区” 制度创新树标杆

  苏州自贸片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占江苏自贸区的一半之多,实施范围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旗舰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保持“四连冠”。落户园区,苏州自贸片区起点高,后发优势突出。

  吴庆文说,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生命力在于差异化探索和集成化改革。苏州自贸片区有着不一样的目标定位、不一样的任务、不一样的基础、不一样的队伍,也想做不一样的探索。

  01、同样是聚焦制度创新,苏州自贸片区充分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创新举措独具特色。

  近年,中新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金融开放、服务贸易等领域不断拓展深化。新加坡作为世界三大自由贸易港之一,可供自贸区学习借鉴的发展内涵丰富,在2019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20次会议上,双方明确自贸区建设成为新的合作重点,苏州自贸片区将积极对标新加坡,争取政策试点。

  12月30日,商务部批复了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7项政策。其中包括“支持园区在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等专业领域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苏州银行设立中新合作的公募基金公司”、“支持园区深化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制度”、“支持园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设立民营银行”等。

  在此期间,中新双方还相继举办了第二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暨自贸片区投资情况说明会等重大活动,双方在自贸区建设、服务贸易开放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02、推动制度创新,本质上是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再升级。

  挂牌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勇当制度创新标杆,相关探索深入投资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惠企举措和制度创新成果。

  2019年11月4日,全国首单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业务在苏州诞生,苏州工业园区西奥检测咨询服务公司的进口待检测样品(LED灯)顺利通过保税检测外发方式在区外合作实验室开展检测。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试点为这家位于园区综合保税区内的企业节约了相关税费,更重要的是节省了2天通关时间,企业切实享受到了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红利。

  10天后,全国首家保税检测内外联动业务试点正式在苏州工业园区启动,标志着苏州自贸片区首推的7项创新举措之一——“打造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平台”实质性落地,此举不仅有助全产业链的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还为苏州自贸片区与其他国家级开发区之间的联动创新提供了示范。

  位于综保区外的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成功取得商务部保税检测维修业务资质,目前已合计完成保税维修业务百余批次,带动进出口额增加,成为企业新的盈利点。得益于保税维修业务,飞利浦总部加大了苏州工厂投资力度。

  03、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是苏州自贸片区首批创新举措的重要内容。

  园区管委会、园区海关、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联合推出“关助融”,建立完善以企业信用信息为基础的贷款模式。

  区内一家主营精密金属冲压零件的中小企业——康纳机械制造(苏州)有限公司,由于没有自有厂房,无法顺利获得银行贷款。通过申请参加“关助融”项目,很快完成纯信用贷款流程,成功申请1000万可循环使用的贷款资金,实际利率低于市场水平近70%,年度节省利息45万元。截至2019年12月,苏州自贸片区已对30多家企业完成授信26.8亿元,实际到账使用4.36亿元。

  今年以来,片区在制度创新层面又形成了一批,省级以上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

  全国首个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发布……

  此外,新推出社保和公积金中心7×24小时不打烊服务、人才服务“一网通办”、海关“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电子营业执照办理直接发包等多项惠企创新举措。

  2020年,苏州自贸片区将聚焦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贸易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产业高端化发展、“放管服”、金融开放创新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七大专项领域,挂图作战,全面推进2020年“61+N”项改革任务,计划形成省级以上改革创新举措不少于50%。

  同时,探索推出更多更实的创新和惠企举措,如加快落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深化综保区“保税检测”内外联动业务试点等。

  突围

  打造项目“强磁场” 厚积资源“拼转型”

  当前,全国在建自贸区共有18家,苏州自贸片区作为全国第五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克服自身发展的空间资源瓶颈,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必须找到精准的建设发力点。

  项目是自贸区建设的生命线。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管委会主任,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立新说:

  要全力以赴抓好高端项目招引,争取在战略性新兴项目、总部经济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外资项目等引进上取得新的突破,不断为产业升级赋能,加快实现苏州自贸片区后来居上。

  01、为推动高端优质项目引进落地,苏州自贸片区首先在解决资源瓶颈上下足功夫。

  1月3日召开的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上,苏州向全球发布了68.8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用于承接更多优质投资项目;其中,苏州自贸片区推出产业用地 3.9 平方公里。同时,片区一直在探索运用差别化政策最大限度倒逼低端低效企业,盘活产业发展存量空间。

  02、同时,苏州自贸片区以最优政策集聚最强资源要素,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

  金融支撑方面

  片区出台了被称为“金融开放创新16条”的《关于推进苏州自贸片区金融开放创新的若干意见》,金融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9家银行机构成立了苏州片区网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撑优质项目、带动产业升级的功能;

  新设立20亿元规模的天使母基金和100亿元规模的政府引导基金,成为撬动产业投资、助力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支撑;

  片区还在全省率先建立科技企业“白名单”制度,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名单内的企业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

  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方面

  注重健全创新驱动机制,打造开放创新生态系统。苏州自贸片区通过加强中新科技合作,建设国际合作创新园区、海外创新机构,在优势领域构筑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20年,生物医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工程、微纳制造研究院、感知物联网金融科技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有望在片区设立。

  政务服务方面

  苏州自贸片区坚持以企业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出多项首创唯一、企业急需的制度供给,同时对标接轨国际最高标准、最佳模式,让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四个最少”成为常态,旗帜鲜明给企业撑腰,理直气壮为发展站台。

  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为例,片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证照分离”改革本级事项全覆盖,持续推动“三减一优”改革,编制企业(项目)、自然人政务服务全景化事项清单,单事项办理的时限压缩35%、材料压缩14%、环节压缩33%;制定落实《市场监管领域(食品安全稽查)执法容错容缺规定》和《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适用免予处罚执法监管事项清单(76项)》,明确食品安全稽查容错容缺的适用情形、认定程序、认定处理和责任机制,使执法工作既不逾越法律底线,又在管理上为相对人松绑。

  吴庆文说,以项目高质量引领发展高质量,苏州自贸片区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定位,重点引进处于科技前沿、引领产业未来的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突出建链、补链、强链工作,让最优质的项目在区内扎根、最有活力的企业在区内爆发。2020年确保新增外资项目250个、科技项目1000个。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超千亿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正迈向深度融合。围绕以上重点领域,苏州自贸片区加速产业升级,高质量打造具有苏州特色、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转型升级攀“高峰”。飞利浦全球企业服务中心、康美包亚太技术中心、哈金森亚洲创新中心、徕卡中国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相继落户园区,进一步推动自贸片区制造业向“销售+研发+营销+服务”转型、制造工厂向企业总部转型、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转型。

  生物医药配强资源塑“地标”。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竞争力位列第一。自贸片区落地后,参天制药、丹纳赫诊断等国际生物医药跨国公司相继在此设立了全球研发生产基地和亚太研发生产基地。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园区设立了1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用于解决产业发展新阶段的资本需求;最近又出台了《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管理办法》,解决生物医药企业痛点难点,加速企业研发进度。  

  数据显示,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以来,新增外资项目422个,新增注册外资15.8亿美元,均创下近年新高,显示出国际资本坚定看好园区的信心。

  新增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近70%,总部项目中外资占比达60%,省级总部占全省17%,新增上市企业14家,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

  未来

  3月初,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规划(2020—2035)》,明确提出5年内全社会科技投入不少于2000亿元,全方位推进世界一流园区建设;

  到2025年,基本具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功能和形态,主要创新指标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先进水平,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重要枢纽和新兴产业重要增长极;

  到2035年,全面建成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涌流、创新活力迸发、创新环境卓越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引领

  “自贸区+”构建全域联动发展大格局

  苏州拥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环视苏州自贸片区周边,太仓港是江苏省集装箱第一大港,昆山是全国台资高地,吴江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各板块联动发展优势明显。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说,在自贸区这个大局面前,没有‘局外人’,苏州全市各板块各部门都要更加自觉地增强‘自贸区+’意识,形成与自贸片区建设相互呼应的大格局,凝聚起携手推动苏州片区建设的磅礴合力,共同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自获批以来,苏州举全市之力支持自贸区建设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等文件,计划五年内设立不少于800亿元自贸区专项发展基金,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全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引领区。

  在全国率先探索自贸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的创新模式,是苏州自贸片区作为“引领者”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9年12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出台,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底形成自贸片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体制机制。

  2020年,开局艰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苏州自贸片区迎难而上,发展步伐从未停止。2月18日,苏州工业园区自贸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以协同推进全面开展自贸区建设”是园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2月29日,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推进会召开,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9个地区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获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今年,将增设汾湖高新区联动创新区,进一步放大自贸区辐射效应。

  目前,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在苏州各联动创新区,已基本实现“应推尽推”。

  据苏州市商务局统计,目前已公布的160项改革试点经验中,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共在政策层面复制推广155条,其中141条试点经验已落地并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全市已初步形成“先行先试”“复制推广”“权限下放需求”三张清单。

  下一步

  “自贸驱动、融合联动、整体发展”一直是苏州工业园区坚持的发展原则,下一步将加强平台功能共享、项目人才招引联动等,深化与联动创新区的融合协同,推动苏州自贸片区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改革创新红利辐射苏州全域。

  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苏州自贸片区也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贡献着苏州力量,不断拓展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叠加联动优势的辐射力。

  202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苏州自贸片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势必以开放包容、创新突围、追求卓越、争先进位的姿态再次展现出“园区经验”的力量和精髓,在创新中探索,在转型中突围,在开放中引领,亮剑登顶。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