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印象中的夏天
总是充满了阳光与蝉鸣
然而在江南
有段时间却是例外
绵延的雨下个不停
空气里充盈着水汽
草木也都被雨水浸润着
颜色愈发清晰透亮
虽然此时人们总惆怅着
出行不易、衣服未干这些日常琐事
但漫长的梅雨季中
也有着一些属于这个时节的小确幸
当我们游走在园林、古镇等地方
还是能发现别有一番韵味的美
雨中游园林
江南的风景适合在阴雨天里看
江南的园林便更是如此了
梅雨天里逛园林
必然要提到拙政园的
“听雨轩”和“留听阁”
这两处是为了赏雨听雨而建
都以雨声取境
听雨轩前后各种一丛芭蕉
辅以几竿翠竹
芭蕉叶上潇潇雨
梦里犹闻碎玉声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响
想起这句诗
便体会到一点文人雅士的心境
留听阁得名于
“留得残荷听雨声”
这里是园内赏荷听雨的绝佳之处
阁边的池塘里种满了荷花
这个时节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
但看着接天莲叶的美景
也是十分清爽了
狮子林内也有一处适合听雨的楼阁
名字十分直白,叫作“听雨楼”
在揖峰指柏轩二楼
是一方小小的茶室
由于位置隐匿
这里一般不会太喧闹
听雨便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妙的是靠窗的位子
开窗就正对一座亭子
亭前假山嶙峋
园林景致尽收眼底
(茶室暂时不开放哦)
留园内虽然没有
专门用来听雨赏雨的所在
但是园内有700多米的长廊
下雨天沿着长廊走
遍赏园中景,不用打伞
也不用担心鞋袜会湿
园内还有一座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这座亭的名字包含着园主祈愿
四时风调雨顺,农家丰收
园中草木生长繁茂的愿望,其中
“佳晴”取自宋代范成大的“佳晴有新课”
“喜雨”取自《春秋梁谷传》中一句
“喜雨者,有志于民也”
“快雪”取自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与晴天时的熙熙攘攘不同
逛雨中的园林
图的便是一种难得的清幽、雅致
雨大的时候躲在亭子里、长廊下
看着雨滴从屋檐落下
听着雨点拍打的声响
在雨蒙蒙雾蒙蒙中感受
“烟雨江南”的味道
待到大雨刚过
看看挂着雨滴愈显苍翠的枝叶
闻着雨后泥土散发出的清香
黄梅天,似乎也没那么“懊糟”
接下来的这些日子里
要是觉着心情快要“发霉”了
不如挑个空档去园子里赏雨听雨吧!
雨中逛古镇
当我们谈起江南古镇
脑海中就立刻浮现出一个意象:
小桥流水,烟雨画船
雨天游古镇
水中泛起的阵阵涟漪也回荡在心头
雨淅淅沥沥地落在了周庄古镇
江南古镇的景色本就让人流连
而当此情此景被蒙上一层水汽
便更让人觉得刻骨铭心了
细雨、 斜风、长街、宽巷
门楣上一个记号
周庄古镇岁月长河中的点点滴滴
仿佛都化作了细密的雨点
落在了屋檐间、石板路上
以及游人的心头
耳听一夜,甚是喜欢
白墙青瓦的写意一瞥
在雨中将诗情引到碧霄
在湿漉漉的周庄走一遭
捕捉古镇季节变化中的敏感与细腻
每一滴清澈的雨滴中
都透射着一段动听的故事
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雨天
计划一场烟雨同里之行
定会让你觉得难忘
雨中的退思园安然寂静
柔曼的雨丝轻轻缠绕
似迷漫的轻纱
纷扬着一份悠然情愫
迷蒙的烟雨,悠长的雨巷
撑着雨伞
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
仿佛时间也在此刻定格了
疏疏的雨
将小巷的石板洒得光光亮亮
墙壁上斑斑驳驳的苔痕
似乎在诉说着小巷人家的岁月和故事
如果是绵绵细雨
一定要去坐一坐手摇木船
“小桥流水游船”
细雨轻柔地落在
脸上、船上、水面上
整个心都会随着雨水融化了
六月里的震泽古镇
太有江南的氛围和模样
慢下脚步,细细欣赏
看着看着
感觉几丝凉意从身边掠过
这或许就是“心静自然凉”的意味吧
一旦笼罩在江南烟雨中
震泽古镇的气质立刻变了
雨水模糊了当下的光景和旧时光
一切都在低调中或饱满、或淡薄
渐渐露出古镇真正的样子
值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如果正值雨落,若是心急赶路
反而会错过这绝美的时机
不如停下脚步
深吸一口空气中的清新
伴着頔塘河水面点点涟漪
欣赏着雨中沉默的石桥
寂静的古塔、幽深的窄巷
感受这光阴悄无声息静静流淌
在古镇
坐定了、平静了
属于江南的小细节就接踵而来
屋顶上、老树下、林荫道旁
墙角里、盆底下、旧屋老井
细密的青苔
顺着雨水蔓延开来
一碗绿豆汤,一块薄荷糕
三五好友,到老街的茶馆歇歇脚
或是临河、或是敞轩,坐坐小聚
听着雨滴滴答答的声音
却一点也不觉倦意
这样的古镇时光
总让人忍不住
多看一眼,多享一刻
每年总有那么一段日子
湿了石板路,潮了衣衫
倚栏静听风吹雨
望着满目柔软的诗意
细数时间的悄无声息
在梅雨天里
寻觅一段“心静自然凉”
摄影:刘振
(责编:来希妤)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