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最强高考助阵团!江苏13位抗疫英雄送祝福
时间:2020-07-06 14:30:30 来源:现代快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江苏2800多名医疗队员奔赴湖北战疫一线,多个高校科研团队也以科技助力抗疫。

2020高考在即,江苏34.8万考生即将奔赴考场,现代快报特别推出"抗疫英雄助力高考生"融媒体行动携手13位江苏抗疫英雄,为2020届高三考生助阵

加油吧,乘风破浪的00后们!祝你们高考顺利,金榜题名,圆梦大学,开启人生新征程!

2 月 11 日,经历 2003 年非典阻击战的 " 沙场老将 " 鲁翔,再次披挂上阵,带领江苏 362 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黄石,累计治愈患者 976 人,并完成了 " 楼兰破,人平安,白衣将士把家还 " 的誓言。

鲁翔为高三学子们送上了祝福:" 作为一个老医生,作为一个老教师,我祝愿每一位亲爱的同学,在高考中一切顺利,磨练意志、突破自我,发挥应有水平。我在南京医科大学等着你们。"

"2020 的春天是令人难忘的,新冠疫情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我在湖北黄石和小伙伴们并肩战斗了 47 天,这段经历不平凡。对我而言,是工作生涯和人生经历的历练和升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说," 作为即将奔向人生考场的你们,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也注定收获了不同的感受。加油吧,00 后们!祝大家高考发挥出色,乘风破浪,梦想成真。"

1 月 26 号,大年初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潘纯紧急出发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到了武汉,他便一头扎进重症病房这最危险的 " 红区 "。守护着近 150 名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口。他给2020 届高三考生送祝福:" 希望你们把疫情大考中获得的人生历练,转化为今后战胜困难、应对考验的无穷力量,开启一场青春逆行。"

2 月 10 日,史锁芳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长,带领南京中医药大学 11 所附属医院、教学医院 43 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武汉,参与武汉第一家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方舱医院——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

“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你们为之努力奋斗,希望你们为了理想和目标,顽强拼搏,不轻言放弃。"史主任说。

2 月 9 日,鼓楼医院副院长于成功带领南京一队 132 名医务人员星夜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下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 在疫情歼灭战中,没有一个医护人员会退缩,也没有一个生命会成为孤岛。疫情终将过去,美好正在来临,让我们一起拥抱未来,勇往直前。" 

今年 2 月,由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志裕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解决了抗新冠肺炎疫情新药瑞德西韦合成的卡脖子问题。“此次疫情,人们更加认识到医疗水平、药物研发水平的重要性。”李志裕说,“中国药科大学一直致力于药物研发和人才培养,古剂改良,新药求精,存心以仁,任事以诚,中国的药学研究,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

" 选择学医,就是下定决心,要为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而奋斗终身。此次奔赴湖北,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李锐介绍说,今年抗疫期间,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派出八批、共计 204 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抗击疫情一线。" 不忘医者初心,牢记职业使命。心手相牵,为梦加油。"

2月22日,武汉市环保局向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风贺教授发出征询,是否愿意以“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车”研发团队的身份,紧急驰援武汉,决战火神山。“去!我肯定要去!”王风贺二话没说,踏上逆行武汉的道路。“十年磨一剑,这是我们团队历经10年研发出的第三代焚烧车。能有机会用技术报国,我们义不容辞,也欢迎青年学子加入我们。”

2 月,在赵洪涌教授的带领下,南航理学院组建了 "COVID-19" 生物数学研究团队,通过 COVID-19 传播数学模型,重点分析了检测后隔离比例和轻度患者的住院率对武汉市累计确诊病例的影响,并提供了合理化建议,为疫情贡献南航力量。

1月28日,在南京理工大学红外成像技术团队带头人陈钱教授带领下,隋修宝教授和同事们经过四天四夜的研究工作,紧急研发出新型 " 人体体温异常检测热像仪 ",该仪器在人体体温 37 度附近的测温精度达到 0.1 度,超过了目前市场上其他高精度测温仪。

疫情期间,南京农业大学依托高空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和地面传感网设备,共同架设“天眼地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实时获取农情大数据,为疫情下的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服务。“欢迎青年学子加入我们,一起实现‘藏粮于技’。”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朱艳寄语高考生。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挥智库优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疫情期间公众心态的调查研究,形成了系列调查报告和政策建议,报送有关部门,为全国和江苏的疫情防控建言献策,彰显河海担当,贡献河海智慧。

今年3月,南工大膜科所科研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开发了纳米纤维膜,并应用到高性能“膜法口罩”的生产中,有效缓解市场熔喷布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欢迎大家加入我们团队,开发绿色创新材料,一起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仲兆祥说。

来源: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

记者 仲茜 舒越 侯天卉 邓雯婷 / 文 马晶晶 苏蕊 郑芮 刘畅 顾闻 牛华新 吉星/ 摄

责编:王浩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