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水消暑是苏州人夏季的乐事,但是每年夏季,因野泳而溺水的事故屡见不鲜。在引以为戒的例子面前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对野泳“情有独钟”?在河道湖泊里游泳又有哪些“要命”的危险?吴中警方整理了近期因野泳发生的溺水事件,提醒广大市民游泳一定要注意安全。
【聚餐饮酒后在陌生河道“野泳” 结果发生意外 】
“警察同志,我的朋友酒后下河游泳,现在找不到了,请你们快来帮帮忙!”7月1日下午,车坊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
民警和辅警队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报警人焦某提供的位置,水性较好地辅警盛红星、姚杰、邓秋华马上下水搜救。二十分钟后,他们在河底找到了钱某并将他带上了岸。经现场的医务人员确认,钱某此时已无任何生命体征。
据了解,当天中午,焦某和朋友钱某、巩某一起到附近的饭店吃饭。席间,焦某和钱某两人分了一斤白酒,酒足饭饱后,三人一起返回巩某家中。过了一会儿,焦某、巩某发现钱某不见了,在屋外寻找时看到他在河中挣扎,好像处于溺水状态。由于两人都不会游泳,赶忙报警求助,结果还是晚了。
【案例分析】
有一些人喝了酒,觉得身子热往往就会往水里扎下去,但河里的低水温会让毛细血管迅速收缩,很容易发生溺亡事故,万一碰上水里的暗涌,或者被水草缠住,便很难脱身。
【民警提示】
酒后游泳容易导致低血糖,也不利于酒精的代谢。酒精会对大脑中枢造成紊乱,导致身体机能失调。而且饮酒后,人的判断力和身体协调性下降,建议平时喜欢喝酒的市民,酒后莫近水,近水莫饮酒,以免发生意外!
【6人组团摸河蚌,结果1人失踪】
去年9月13日下午,王某等6人组团来到甪直镇车坊湖浜村附近,一条深约2米的河中摸河蚌。摸了一会儿,王某手中的袋子已经装了一半,但不满足于此的他向更远的地方游去,希望收获更多。
到了傍晚,其他5人准备返回岸边,突然看到王某在远处的水中挣扎,然后沉了下去。大家赶紧一起前去救援,结果没有找到,慌了神的5人赶忙报警求助。
接到报警,车坊派出所民警立即带领辅警赶赴现场。通过询问了解到王某的大概溺水区域,3名辅警队员马上下水开展搜救工作。大约15分钟过后,辅警金国在水下发现了王某,和另两人一起将王某带到岸边。经现场医务人员确认,王某已无任何生命体征。
【案例分析】
河蚌通常生活在水底泥沙中,附近水域杂草等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王某由于长时间在陌生水域活动,遇到险情再加上体力不支,从而发生了意外。
【民警提示】
眼下又到了摸螺蛳、河蚌的季节。今年苏州遭遇了强降雨,各河流水位持续上涨,水下情况复杂,下河野泳摸螺蛳、河蚌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河道“野游”抽筋溺水 亲人岸边崩溃痛哭】
2019年7月3日,甪直辖区市民张某某报警称自己26岁的儿子在村里的河中游泳,谁知竟发生了意外。接警后,民警带领辅警队员立即驱车前往,并通知打捞队。
经了解,当天天气炎热,男子张某带着自己十多岁的弟弟前去游泳。他将轮胎投入河中,自己再去追轮胎。谁知由于风速、风向和水流等原因,轮胎越飘越远,张某始终无法追上轮胎,还出现了抽筋症状,最后慢慢沉入了河中。
当张某弟弟发现哥哥陷入危险时慌了神,没有大声呼救,也没有及时拨打110、120,而是自己盲目施救,最后才找到他父亲报了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打捞,打捞队员最终在3米深的河底找到了张某。经过医务人员确认,张某已无任何生命体征。
【案例分析】
男子下水前没有对该河道进行了解,也没有做下水前的热身运动,发生溺水时也完全不知该如何面对;男子的弟弟发现哥哥溺水时,没有做出正确的处置,耽误了施救时间。
【民警提示】
持续高温,陆地温度与水下温差大,下河游泳者极容易发生身体不适或腿抽筋等现象,下水前应活动身体;意外溺水时,切忌将手臂上举乱扑,应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这样可以使口鼻浮出水面进行呼吸和呼救;遇见溺水事件应立即报警,请专业人员救助,市民不要盲目下水施救,避免发生衍生事故。
警方建议
广大市民最好选择到游泳馆、水上游乐中心等有安全保障的场所游泳。下水前,必须做好热身运动,高温天气,水陆温差大,游泳者容易发生身体不适或腿抽筋现象。请携带救生装备,救生装备即是安全保障也是醒目标识。(苏报融媒记者 天笑 通讯员 施洁心 文/摄)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