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174件宝贝!他全捐给苏博了……
时间:2020-10-14 21:05:04 来源:看苏州移动端

  【看苏州专稿 文/丁瑜天】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蒋喜向苏州博物馆捐赠了174件史前及先秦时期的珍贵玉石器。

  蒋喜

  蒋喜,江苏苏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成立苏州蒋喜美石坊(石之美者)玉雕工作室。

  

  种类丰富 藏品文化价值颇丰

  

  蒋喜不仅是玉雕大师,也是一位收藏家,他的藏品已收集了一万余件,这次捐赠的174件史前及先秦玉石器就是20余年收藏中的精品。

  

  201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蒋喜专著《太湖沉宝》中记录的这174件玉石器,历旧石器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到吴越文化,器形包括刮削器、耘田器、石镞、石戈、玉钺、玉蛙、玉人等多种类型,用途涵盖祭祀、军事、农作、纺织、渔猎等各个领域,其中多件为标准器,具有较高的学术及文化价值。

  

  这批玉石器是太湖文化的见证,深含着隽永的文化品味。实物已经捐赠,但《太湖沉宝》这本图录记载十分详细,蒋喜翻阅书本向看苏州记者娓娓道来。

  

  其中最值得说道的就是玉蛙,“由于蛙是水陆两栖动物,而且繁殖能力很强。因此这个很有良渚文化特点的玉蛙,很可能就是古时太湖先民的图腾,用来祈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蒋喜介绍道。

  而且,这只蛙的用料是偏“玉性”的。“石之美者为玉”,可以看出在当时玉料和石料已经开始被区别对待,蒋喜补充道,“蛙的胸具有男性特征,而生殖器是女性的。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了‘男女合体’的概念,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价值。”

  

  一批属于良渚文化的石钺也同样令人注目,从图片也能看出其制作精美,色质光丽,型制规整,没有使用痕迹,“这些石钺应该是贵族墓之随葬品。”

  

  有了藏品,也想和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之前有人出钱向我买,我没有同意,我希望它们永远留在太湖。”蒋喜也曾经在太湖边寻觅合适的陈列馆,最终选择把这174件藏品全部捐赠给了苏州博物馆。

  蒋喜坚信,苏州博物馆能对藏品进行更好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并进而积极推动太湖流域玉石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

  情系太湖 沉宝亦是“良师”

  

  蒋喜的藏品离不开他所钟爱的太湖和他的家乡。

  孩提时期的蒋喜生活在太湖旁,以水为伴,捕鱼捉虾已成家常事。偶然的一天,在太湖中摸鱼时摸到了一片光滑有刃的石块,特别好看,父亲告诉他这叫“响霹雳”,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

  萌芽于幼小时的“响霹雳”,成熟于自己的职业。进玉雕厂后,他终于明白了这些“响霹雳”是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蒋喜省下工钱,不时地去蚬子船上去觅找这些石器。1988年自已离开厂时,手上已经有了百余件藏品了。

  为了得到更多的“太湖沉宝”,蒋喜慢慢地和几个早期征集的藏家接触,建立友谊,或买之,或易之,更者用玉器交换,使自己的藏品更琳琅满目了。“很有趣的是一位与我失去联系十多年并退休回沪的俞先生突然找到了我,说他有一些宝贝,归我一定更好。当知是批石器时二话没说立即跟他回家。这奇遇使我的石器收藏更为丰富和完善。”

  

  太湖养育了太湖流域的先民,先民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太湖文化。“我也深深地感到我征集这些太湖沉宝是想表示对古代文明的尊崇之心,表达我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的热爱之情,是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太湖文化。”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