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再次聚焦常熟市海虞镇。12月19日中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讲述了海虞镇七峰村是如何从开山采石的“穷村”发展成为美丽田园乡村。
海虞镇七峰村曾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穷村”。它因附近七座山峰而得名,上世纪七十年代,村子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唯一一家企业就是砖瓦厂。当时有一句民谚“东山绿山酱油淘饭,要吃小菜翻过塔山”——翻过塔山就是张家港了。七峰村村民周品华说,那个时候,女同志都不愿意嫁过来,因为实在太穷了。
村民为了快速增加收入,就想到了开山采石这门生意,于是办起了好几家采石厂。很快,七座山峰就挖平了四座半,山没了,老百姓发现并没有致富,只是解决了一段时间的温饱,是竭泽而渔的行为。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山采石被当地政府叫停。围绕留下来的几座山峰,当地人想到了种茶。铜官山的土质很适合茶树生长,种出的茶叶品质很高。为进一步打响七峰茶叶的品牌,村里还组建了海虞茶叶公司,原本300元一斤的茶叶做成品牌可以卖到1200元一斤,200多户茶农因此提高了收入。
近几年,经过修复保护,铜官山山体恢复了原貌。去年,借助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项目,海虞镇充分挖掘铜官山的历史文化,对山体植被、文化景观和步道设施等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改造。七峰村铜官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随之而来的客流也为村民带来致富的机遇。很多常年在外务工创业的村民,也搬回村里住了。环境变好了,经济也获得了发展,七峰村摆脱了贫困村的帽子,村里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道路齐整、环境优美。
海虞镇七峰村党委书记程刚说:“下一步,我们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茶文化、农耕体验、农业采摘以及铜官山的历史文化挖掘和展现出来,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老百姓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从开山采石“涸泽而渔”,到生态保护“放水养鱼”,铜官山的开发经验让村民懂得了可持续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农业开发,高标准厂房建设,七峰村甩掉了“穷村”帽子,获得“江苏省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 (苏报融媒记者 陈洁 商中尧 通讯员 刘文忠 文/摄)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