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是苏州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然而近年来,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环节,因为生产流程涉及化工,在苏州遇到“落地难”,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前不久,苏州在全国首创的一项认定办法,为这一难题找到了解决路径。
由于没能通过江苏省对于化工园区的资质认定,过去几年,张家港飞翔化工集聚区几乎处于停摆状态。不仅新项目不能上,原有企业眼看也要留不住了。
就在张家港飞翔化工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卢正祥一筹莫展之际,好消息传来,上个月,《苏州市医药产业园区及重点监测点培育管理办法(暂行)》出台,鼓励具备承载能力、满足相关环保、安全条件的园区积极向医药产业园区转型。转型突破口,就是原料药。
苏州市工信局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石志伟介绍,作为日常所使用的一些化学药的上游,原料药就相当于我们手机里面所用的芯片,所以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它属于一个关键的环节。
石志伟告诉记者,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原料药属于医药制造类,且不在江苏省化工整治范围内,但因其生产工艺工序涉及化学反应,很容易被当成化工项目。“身份不清晰”导致原料药项目往往被要求进入化工园区,但化工园区土地资源稀缺、投资门槛高,原料药项目很难落地。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文件精神,苏州率先探索,提出“参照化工园区和监测点认定管理模式,建设高标准医药绿色制造产业园和医药重点监测点”的发展路径。
位于相城黄埭的二叶制药,因为当地取消了化工园区的定位,他们生产的青霉素系列原料药及制剂项目不得已迁去了外地。对于苏州的医药产业,一边是难落地的原料药项目,一边是闲置的产业载体,随着新政出台,这样一组结构性矛盾得以迎刃而解。
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学文表示,原料药的限制解除以后,与之相关的新项目将会落地苏州基地来生产,相信整个苏州基地的发展,将会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张家港飞翔化工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卢正祥表示,文件考虑比较周到,一是把现有的企业保留下来,第二也利用现有的平台、现有的基础设施,开始引进医药这一块的项目。
《苏州市医药产业园区及重点监测点培育管理办法(暂行)》旨在推动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园区特色化建设。
“培育管理办法”按照发展程度和产业定位,把苏州的医药产业园区分为三类:
一是医药产业园区(示范),是指产业定位明确,规划清晰,在规模、集聚、补链、强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重大项目引进落地、产业配套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的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
二是医药产业园区(培育),是指符合苏州市医药产业规划布局,特色鲜明,与医药产业园区(示范)形成产业链互补,并具备发展为医药产业园区(示范)的新建及在建园区。
三是医药产业园区(绿色制造),是指参照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要求,区内企业、项目以原料药或工序工艺涉及化学反应的医药和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为主,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原料药及其制剂产品、高端医用材料等的园区。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