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把传统的变成潮流的!桃花坞年画传承人乔麦的守与变
时间:2022-01-30 22:30:00 来源:看苏州专稿

  【看苏州专稿 文/嵇程 视频/吕奕成】

 

  # 2022年1月30日 星期天 阴转晴 #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虎妞带你走基层》新闻行动走进桃花坞木板年画乔麦工作室,探访桃花坞木板年画的新一代传承人乔麦。

  苏州人有句老话,叫“无画不年”,在没有相机的古代,姑苏城的美,都凝结在了桃花坞的木板年画里。1月26日,央视新闻app直播间关注年画里的中国,乔麦带着全国网友一同探寻江南人的春节记忆。

  壬寅虎年即将到来,乔麦创作的虎年生肖年画《儒虎添翼(亿)》从传统中来,与潮流相伴,成功掀起一阵国潮风。

  乔麦,本名乔兰蓉,生于1982年,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苏州市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房志达、王祖德。

  乔麦从2004年至今一直从事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创作、制作与研究。曾代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参加《国家宝藏》第三季节目,展现桃花坞木版年画“精细秀雅”的艺术风格。

  一见钟情与双向奔赴

  20载年华献给我最爱的年画

  记者: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热爱上桃花坞木板年画,并且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创作?

  乔麦:2002年,当时我就读于苏州工艺美院,学校里举办了一场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展览。第一眼看到展出的年画,我就被疯狂迷上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见钟情“。虽然学画十几年,但在那一瞬间所有色彩才被真正点亮。特别夸张的造型,和严格的线条讲究,和我在书本中看到的明清画法有很大区别。

  但当时,我对这门艺术并没有深入的理解,也没有太多想法。就像两个人初遇,第一眼觉得有好感,但到底要不要继续深入沟通、交往,还要看接下来的机缘巧合。巧的是,第二年,桃花坞木板年画研修班到我们学校来招生,由3位年画大师在全院范围内招收4位学徒。

  为此我做足了功课,加上多年的绘画基础,我成为了那年招收的4个学生之一,师承桃花坞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王祖德等。木版年画创作不像一些行业,学了马上就能上手,它和大多数非遗一样,必须经过长时间磨炼和点滴积累,才能有所建树。

  我刚开始选择这门艺术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时,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当时大家都认为我继续从事原本擅长的传统绘画专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就是因为喜欢,我并不觉得枯燥,而且我与年画性情相投,非常契合,就像是一对相爱的情侣,越相处越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我认为我是幸运的,可以把喜欢的事情当成毕生的工作。直到现在,我还是每天都坚持创作、刻印,没有一天离开过它。

  记者:中国的年画有很多种类,比如开封朱仙镇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四川绵竹年画,苏州的桃花坞木板年画有哪些特色?

  乔麦:苏州桃花坞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年画的两大中心,并称“南桃北柳”。相较于北方年画的宫廷画风格,诞生于苏州这个四大才子故乡的桃花坞年画更偏向文人画。作为唯一一支发源于城市的木板年画,桃花坞年画以细腻的线条、淡雅的色彩和丰富的寓意取胜,不少画面还有诗句题咏,具有极高的文人气息。它所呈现出来的这种气质,其实就跟苏州人是一样的,平和、包容、细腻、委婉。

  苏州年画的风格形成是被苏州这座城市滋养出来的。一般来说,年画的主要市场是在农村,但苏州早期的年画,市民阶层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因此,苏州早期的年画又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眼光。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分为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开相5道工序。与别处木板年画相比,最独特之处就在于套色印刷,一版一色。完成一幅年画通常需要刻制十多个版,每个版根据上色的部位不同而分别刻制不同的内容。为了让所有部分最后能严丝合缝地组合成一幅画,要先完成线版的刻制,印刷出十几份轮廓图,再分配颜色,不同色版照着线版的印刷描摹,这是一个非常繁杂,但又极具仪式感的过程。

  记者:制作年画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得住性子的手艺,您本身性格就是如此吗?

  乔麦:我是扬州人,小时候跟随着爷爷生活。爷爷是一个古派文人,受他的言传身教,我打小也喜欢写写画画,当身边同龄人都在外面玩游戏的时候,只有我安静的待在家里写写画画。哪怕是后来进入工艺美院学习,我选择的都是艺术绘画专业,学习工笔、陶艺等比较传统的艺术门类。

  确实,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与年画创作的过程和要求是相悖的,选择这行,需要极大的决心和毅力。但从我自身而言,我并不喜欢喧闹的生活,身边朋友去购物聚会我也不羡慕,无论外界再吵、再闹,只要拿起拳刀,我的内心就非常的安静和踏实。

  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守”与“变”

  做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文创

  记者:您曾经说过,大众其实对年画有一些刻板的印象,认为只有过年时才会去制作,但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年画已经走进了老百姓的寻常生活,您为何会有这样的理解?

  乔麦:年画,说到底,是一种媒介,通过象征,隐喻及其他有意味的形式,去表达趋吉避凶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美好的愿望,我认为不仅仅是过年才需要,一年365天和每天的每时每刻都需要。

  图/乔麦作品《一团“河”气》

  如此理解的话,年画其实是跟每一天都可以建立关系。毕竟,年画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墙或者门服务的。所谓创新与守正,都是相辅相成的事,年画的符号,仍可以产生符合当下人们审美需求的东西。广泛用于可以悬挂、摆放和收藏,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回归到当代的人文生活当中。

  记者:您师从房志达、王祖德两位老师,请问您从他们这些老一辈手艺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乔麦:这两位老师的性格其实很迥异。房志达老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手艺人,他教我的方式就是言传身教,一步一步做给我看。而王祖德老师,他是一位非常具有艺术造诣的大家,读过很多的书,经常会跟我们说年画创作背后的文脉以及渊源。

  图/乔麦在指导学生

  年画重要传承,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位前辈毫无保留的技艺传授,就不会有如今的我。我还记得当时我刚跟房志达老先生学印刷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我当时不明白,但是过了十年我开始逐渐领悟。他说,学印刷好像很简单,你刷上颜色,把纸盖上去,你的动作就完成了,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其实不是。

  学印刷就像学开车一样,师傅可以教你开车的技巧,但不能带着你去开所有的路,你需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只有学到了技术,才能自如的应对所有的问题。这个方法直到如今,都一直不断勉励我。每次我遇到问题,我都会提醒自己,不要害怕,只要寻找到当下解决问题的路径,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记者: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遗产便有失传的风险,为了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作为一位桃花坞木板年画的传播者,您做了哪些努力?

  乔麦:桃花坞木板年画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每逢春节,苏州家家户户都会贴上一幅桃花坞的年画。随着时代变迁,贴年画的民俗在江南渐渐消失。桃花坞木板年画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对保护传承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成为遗产,就说明这种文化艺术正在消失,需要通过传承去保护。2015年,诚品书店在苏州开设了大陆第一家旗舰店,特邀我入驻开设艺术工作室。

  桃花坞年画不只是一幅幅漂亮的产品,更是经典的艺术符号,我希望让它的存在更有实用价值。基于这一想法,我开始以“乔麦年画”为品牌,通过文创产品开发、举办体验课程等方式,来扩大桃花坞年画的影响力,推动年画艺术融入生活。

  例如,我们把年画元素与服饰相结合,做成丝巾、背包、手包、中式服装;去年牛年的时候,我们与苏州本土的奶茶品牌百分茶合作,推出了《牛年百分》的系列包装;今年的元旦前夕,蔚来汽车特别找到我们,希望为苏州的车友定制一套年度会员礼,包括卫衣、棒球帽、苏式点心外包装等。

  图/乔麦x百分茶《牛年百分》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怎么能让更多年轻人接受,是传统年画复苏的关键,我觉得只有让年画时尚起来,或者让年轻人觉得年画是一件时尚的事情,它才能以更好的生命力、更好的容貌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这些都是我们所做的努力,希望让大家认识桃花坞木板年画,然后去体验、接触。未必像我一样爱上它,但至少知道它的存在,而不限于印在纸上的画作。

  记者:2022年壬寅虎年即将来临,听说您制作的生肖年画《儒虎添翼(亿)》备受好评,这幅作品背后有什么样的创作灵感?

  乔麦:《儒虎添翼(亿)》以生肖虎为主题,圆形的构图中,最中间的是一只老虎,虎背有一对翅膀,延伸出“一亿通宝”铜钱,寓意生活上“儒”虎添翼,如虎添“亿”。

  图/乔麦作品《儒虎添翼(亿)》

  画面内部有牡丹花、葫芦、石榴、寿桃,寓意吉祥富贵,福寿双全;画面外圈是钟表,意为时间;同时有耳机及音符、茶具等,寓意时间匆匆,珍惜时间的同时也要倾听自我。年画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也是中国人的纸上理想国。借由这幅年画,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虎虎生威。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