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鸟巢外,我们透过焰火,感受中国自信
时间:2022-02-08 16:16:45 来源:新华社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冷并快乐着,是这次报道任务的最大感受。

  正式开幕前,我们参加了两次演练,我预想的节奏是:第一次演练的主要任务是抵达点位、熟悉环境,和现场的负责人建立联系;第二次演练的主要任务是测试设备、摸索合适的曝光组合,等开幕式正式开始之后,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每次演练之后,开幕式外围点位焰火报道团队都要集中进行“复盘”,请大家总结经验,汇报各自点位遇到的问题。

  在演练中,天气虽然寒冷,我们却体验到了融融的暖意。我们的拍摄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大家都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接送我们的驾驶员任师傅,要在寒冬里等候数个小时,逐一把我们八个人送到点位上,晚上再一个一个把我们接回来。大厦的物业人员一丝不苟地要求我们扫健康码,又热情地帮我们搬设备。现场负责安保的同志比我们熟悉地形,每次都是早来晚走,指点我们哪个点位更适合拍摄。蔡国强老师的焰火团队,这次也给了我们很大支持。负责前期踩点、协调沟通、证件发放、图片编辑的每一位同事,都是在默默地付出,在各自的岗位上,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

  为了拍摄不同效果的焰火,我和身处同一点位的同事卢烨带了多台相机,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景别和快门速度。在开始拍摄之前,我在脑子里反复推演拍摄过程,一遍遍模拟着开幕式的画面场景。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同事卢烨为拍摄冬奥会开幕式这一刻,也精心筹备了近一个月。根据他的判断,此次拍摄任务的挑战来自于寒冷的天气和能否在拍摄间歇及时把稿件回传给编辑部。当天,北京温度低破了零下十度,我们站在23层的户外拍摄点位上等待焰火。还未开拍,手指早已冻僵,我们只能依靠肌肉记忆按下快门。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的焰火表演分布在多个时段,如何保证发稿时效就成了记者的另一挑战。在8点06分左右,前两次的焰火刚刚结束,我们赶快拿出预先准备的5G设备与电脑,对照片进行简单处理,飞快传给后方。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内场开幕式中的运动员入场环节超过了预计时长,这让我们对后几轮的焰火时间失去了预判。好在,卢烨身边还有一位奥组委官方OBS电视转播的记者,依靠着他耳机里来自内场导播的英文指令,让卢烨对场内的环节多了一些了解。他赶快把信息共享给其他外围点位的记者,让大家随时做好准备。9点50左右,当迎客松的造型完美地呈现在北京的夜空,卢烨按下预先设置好速度的快门,定格下这份中国对世界的承诺。这张照片,也登上了人民日报与解放军报的头版。

  开幕式拍摄完毕后,我在电脑上浏览照片——焰火团队精心设计的迎客松、奥运五环……那一瞬间,我仿佛在与它们对话。简洁的焰火设计里,我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自信:从展示自我,到一起向未来。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二次曝光)。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同事殷刚的拍摄点位在鸟巢的北侧。他说,这次焰火拍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冷!在奥林匹克塔的露天塔顶迎风冒雪,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拍摄经历。

  第一次预演是一场大雪后,塔顶的玻璃栈道冻成了冰与雪的栈道,他拖着两只摄影箱一路踉跄地“滑”向拍摄地点,并在点位等待了三个多小时,冻得几乎和塔顶融为一体。

  第二次预演,他在塔顶刚架好相机,大雪就纷纷扬扬飘落,风裹着冰雪扑面而来,护目镜也毫无效果,而灯火通明的鸟巢此时竟然在眼前“消失”不见。

  开幕式当天,无风无雪,却是最冷的一次。好在他准备充分,暖宝宝贴满全身,保暖裤外套上绒裤,羽绒服外裹上骑电动车的棉护裙。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除了天气,如何拍摄也使殷刚颇为纠结。开幕式当天焰火面向西燃放,奥林匹克塔在正北方。因此,所有的“字”在这个位置只能看到一条线,而所有的“花”都重合在一起,亮度叠加极易过曝。殷刚索性放弃焰火与鸟巢的大结像构图,转而选择焰火与璀璨灯光及奥运区域全景的结合。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值守在鸟巢东北角某小区楼顶的是同事金立旺和夏一方。这个点位位于主席台对面,主要负责拍摄大场面。

  金立旺在鸟巢附近的高点位置。每次拍摄前,他都要与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各环节得到很多帮助。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还给他们送去热水和巧克力抗寒。

  夏一方是第一次承担焰火拍摄任务。在彩排中,他发现焰火比较密集,拍摄时会发生堆叠。根据焰火燃放后的效果,他将3台相机的快门速度分别设置为2秒,1/4秒和1/40秒,放弃了传统的4秒思路。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开幕式当晚晴空万里,夏一方利用了首轮焰火升空前的倒计时焰火测试画面,及时把曝光调整到理想数值,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开幕式现场的入场环节时长较长,他们一直坚守在20层楼顶。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迎客松”造型腾空而起时,夏一方及时按下快门,最终拍到了理想的画面。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曾经常驻中东的同事邬惠我的拍摄点位在鸟巢东侧的一栋建筑物楼顶。

  “小邬,实在太冷了,我的脚已经没知觉了。”8点半左右,和他一起在楼顶的物业师傅说。

  小邬趁着拍摄间隙不停跺脚,让自己暖和一点。和其他同事一样,冷,是他觉得冬奥会开幕式外围高点拍摄遇到的最大挑战。

  “在开幕式前的日日夜夜,我无数次地期待焰火的到来。在焰火绽放的那一刻,我希望焰火能持续地久一点,更久一点。”邬惠我这样总结自己的感受。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才扬的位置是鸟巢南侧一处居民楼的楼道。焰火彩排几乎和他负责的火炬接力拍摄任务重叠,除夕前后一直没休息。他说,最大的收获是彩排后和同事一起交流,反复研讨拍摄技术细节,技术上的提升和同事们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宝贵的财富。

  拍摄结束后,他在朋友圈感慨:这次开幕式焰火拍摄,我在居民楼的高层楼道,每当焰火燃放时,大家都从家里出来,到楼道的窗户旁看一眼,70多岁的于奶奶跟我聊天,讲述她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记忆,讲述她对祖国强大的自豪,这让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对祖国“清澈的爱”。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李鑫的点位在鸟巢西南侧的一栋居民楼楼顶。接到这项任务以后,如何把焰火拍漂亮,如何把关键要素拍到,成了李鑫的一桩心事。

  焰火拍摄团队在除夕开会研讨,每一位同志都结合前一天彩排的试拍,谈了自己心得和体会。会上大家探讨出的很多建议和想法,对正式拍摄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焰火的拍摄,根据燃放时间和焰火密集的程度,以及要拉线、还是要凝固的效果,会有很多不同的曝光组合。虽然大家一直在探讨着感光度、光圈、快门这样的搭配,但拍摄点位距离的远近、以及相机品牌和具体型号的不同、风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所以不能照搬别人的拍摄数值,只能参考同事们的经验,最终还要根据各自点位的现场环境情况进行计算和判断,形成自己的拍摄流程及拍摄数据。

  李鑫的这次冬奥会焰火拍摄经历感受与大家相同,拍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

  有幸见证双奥之城的诞生,大家倍感自豪。我们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忠于职守,创造着历史。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李尕、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邢广利、卢烨、殷刚、金立旺、夏一方、邬惠我、才扬、李鑫

  编辑:张晨、蔡湘鑫、侯轶铭

责编:王浩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