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推动他们倾向于社会主义,并认真了解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从1918年7月开始,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中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第六号上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该文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瞿秋白、周恩来等五四运动中比较年轻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杨匏安、高君宇、恽代英、瞿秋白、赵世炎、陈潭秋、何叔衡、俞秀松、向警予、何孟雄、李汉俊、张太雷、王尽美、邓恩铭、张闻天、罗亦农等一大批先进分子,先后走上无产阶级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主张
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推陈独秀担任书记。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
在上海及北京党的早期组织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0年8月,在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为书记。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
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大会决定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工作,李达分管宣传工作。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1941年6月,《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将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3.
建党初期的宣传阵地和宣传活动
中国共产党是靠宣传群众、动员群众起家的,党的根本工作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在上海创办人民出版社,由李达负责,组织马克思、列宁著作的出版。这是党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构。
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刊,蔡和森为主编。1925年1月,党的四大高度评价《向导》创刊以来的工作,肯定它在全国革命运动中取得了“舆论的指导地位”。
1923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中文歌词首次在这个刊物上发展。
1923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这是中国共产党比较早的一份专门关于宣传工作、带有党内法规性质的规范性文件。
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就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问题,向社会各界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状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起点。
1922年9月,在湖南党组织和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人的组织下,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
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为了加强对团员的宣传教育工作,1922年1月1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创办机关刊物《先驱》。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4.
党对开展国民革命的宣传
中国共产党人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看到,这时的革命力量远不如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 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广泛宣传国民革命思想、推动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成为这一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共产党员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大会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之决议案》,提出要加强改进宣传工作的具体举措。
5.
党在工农群众中的宣传鼓动
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党深刻认识到,对工人农民的宣传与组织是党的特殊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党的中心工作。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带领工人要求复工的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在中共中央和上海党组织发动下,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援助纱厂工人的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向密集的群众射击,打死学生、工人等13人,伤者不计其数,顿时一片腥风血雨。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6月4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热血日报》,由瞿秋白任主编,以便及时传达党指导运动的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是中华民族直接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运动,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五卅运动不仅使党初步积累了领导反帝斗争的经验,也提升了党开展工人运动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班。在共产党员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相继主持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连续举办6届,为全国20个省区培训了700多名农运骨干,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开展。
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鲜明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指出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召集农民和农运工作者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尖锐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种种谬论,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学习】1—5》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