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非凡十年 | 苏州美丽乡村“焕新绽放”
时间:2022-09-18 11:48:08 来源:引力播客户端

 

  【“非凡十年”栏目】

  我市致力于打造“让城市更向往”的乡村振兴“亮眼名片”,精心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让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苏州模式”叫响全国——

  苏州美丽乡村“焕新绽放”

  ■自2011年以来,苏州累计建成3592个市级特色康居乡村和70个特色康居示范区,基本实现集聚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全覆盖,特色康居(宜居)乡村占比达99%,全市长效管护行政村占比达100%。

  ■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达100%,超过60万户农户开展垃圾分类。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128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达到63.57万户,自然村覆盖率达96.16%。

  ■全市累计评选5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2980个市级美丽庭院,建成市区两级美丽庭院示范户56361户,创建“美丽菜园”近10万个,示范村572个。

  昆山市、太仓市、苏州大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先后获国务院激励,实现“三连冠”;苏州市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1)》中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位列全国91个地级行政区综合评分第一位……一批“国字号”荣誉纷至沓来,持续擦亮美丽苏州名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苏州模式”叫响全国。

  自2011年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苏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建设生态美、环境美、业态美、人文美、常态美,绿色发展好、生活品质好、产村融合好、乡风治理好、长效管护好的“五美五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村庄扮靓了颜值、提升了气质,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显著提升。

  【典型案例】

  桃园村的美丽蝶变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安居乐业的生活。

  走进常熟市辛庄镇桃园村沧泾外里浜宅基,鲜花簇簇、流水潺潺,主题墙绘点缀于各处,三两村民在小游园议事亭里唠唠家常,颇具现代版“世外桃源”风貌。

  然而10年前的桃园村还是另一番景象。当地曾有一段民谣“沧泾河里杂草生,污水满河鱼不生,高低不平路难走,垃圾满地起灰尘”,就是对曾经脏乱落后的村庄环境的真实写照。

  2013年,桃园村开始推进“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洁村庄等项目工程建设。2020年,常熟启动“千村美居”工程,实施全域美丽宜居村庄优化提升。桃园村基础扎实,“千村美居”工程快速全面铺开,当年就实现了整村覆盖,获评“苏州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建设之初,也有不少村民‘唱反调’。”桃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兵说,矛盾主要集中在私搭乱建、私垦乱种和散养家禽三方面。

  在菜园划分建设时,吴阿婆家的菜地需要收归硬化,她不予配合,总觉得菜地不在自家屋边很不方便,张文兵多次上门和她拉家常,召开村民议事会,并通过配套建设灌浇水渠、菜地护栏、进出步道等,让她看到了统一规划的好处。

  靠着“统一规划见效果、干群携手抓落实、共建共治促共享”三管齐下,一个个难点堵点被攻破,建设成果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现在真是大不一样,环境好,邻里和睦,家里小辈们回来得都更勤快了。”村民吕秀英说。

  “千村美居”建设已然完工,但农村环境巩固提升的脚步不曾停歇。桃园村通过自愿报名,选用了一批有一技之长、热心村务的村民,组建“宅基管家”队伍,负责村庄保洁、河道保洁、设施维护等,并按“每天一次网格巡查、每周一次问题回顾、每月一次积分管理、每年一次考核评选”的方式,凝聚起“自家环境我负责、宅基环境我有责”的思想共识,有力助推了乡村长效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

  “村民广泛参与到长效管理之中,也为村里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文兵介绍,去年7月,桃园村沧泾外里浜启动对原有虾蟹养殖池塘的高标准改造,管家长吴炳根与施工方做好对接,避免施工机械入场损坏道路绿化设施,并与保洁管家周荷珍协调,加强保洁频次。

  从提升整村环境、到落实长效管理、最终推动产业发展,桃园村是常熟市“千村美居”工程取得实效的典型之一。一个村有一个村的特点,常福街道小义村归城以“组团翻建”模式从挂牌督办的“老大难”变成远近闻名的“精而美”;碧溪街道溪南村通过“五色”工作法推动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见成效;海虞镇铜官山村巧借“千村美居”东风,打造出铜官山乡村乐园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常熟市累计获评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4个、示范村43个,建成苏州市特色康居示范区6个,特色康居乡村1100个,“千村美居”工程连续两年获评“苏州十大民心工程”。

  【实践经验】

  美美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苏州建设。

  十年来,复盘苏州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大体可以分为起步、试点建设、全面推进、品质提升四个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打造出“让城市更向往”的乡村振兴“亮眼名片”。

  这十年,是一场从机制到“配置”的系统实践——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苏州陆续下发《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下达2022年度农村现代化资金(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和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统筹各级涉农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设立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先进。每月开展“人居办+第三方”飞行检查方式,推广“红黑榜”制度经验,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长效管护机制。

  十大板块根据各自特点,在苏州现有机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配置”各类工作法:张家港制定“一村一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档案;吴江区在民营企业聚集、外来人口众多的村庄探索“红黄绿三色榜”管理体系;吴中区探索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张网、双联合、三随机、四个一”新模式。

  这十年,是一场从重点到全域的有机递进——

  2020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统领,打通“农口”和“建设口”的联结通道,整合现有乡村建设项目,以自然村为单位,构建由特色精品乡村、特色康居乡村、特色宜居乡村三类建设标准组成的乡村建设体系。分类推进,不留死角,构建“特色康居乡村建成后长效管护、特色宜居乡村干净整洁有序、搬迁撤并类村庄日常环境保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三类三层推进体系,因村施策,全域整治。目前,全市累计建成3592个市级特色康居乡村和70个特色康居示范区,基本实现集聚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全覆盖,特色康居(宜居)乡村占比达99%。

  这十年,是一场从干部到群众的携手共进——

  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苏州实现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抓好统筹,分管负责同志具体研究、抓好落实。建立市、县两级领导挂钩联系乡村振兴制度。落实乡镇主要领导挂钩制度,建立村书记“清洁指挥长”制度。2021年全市79个乡镇153名党政主要领导挂钩192个村庄,参加劳动1822次;1074名乡镇班子成员挂钩1616个村庄,参加劳动10234次;1028个村书记担任清洁指挥长,7496名村干部包干片区。

  创新创优,全民参与。2021年,全市动员79.76万人次志愿者、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39089场次,合理规范张贴宣传标语6.91万条。

  这十年,是一场从“颜值”到“气质”的整体蜕变——

  苏州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不仅“颜值”高,而且“里子”实,道路、饮水、文化等都实现了“高配”,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累计完成128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达到63.57万户,全市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6.16%,让农民真正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特别是在全面推进和品质提升阶段,苏州注重保护传统肌理格局,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创新推出驻村设计师制度,在强建设的同时,提升村庄的品质与内涵,培育具有江南水乡原始风貌的特色村庄,涌现了黄墅、三株浜、肖家巷等一批网红打卡村。

  乡村建设改善了农村产业发展条件,提振了社会投资信心,直接促进了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并吸引了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项目相继落地,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报驻常熟记者 陈洁)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