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破局"卡脖子":创新联合体的"苏州样板"能带来什么?
时间:2023-02-07 08:38:12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苏州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跨国制造业企业高度集聚,但也面临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为此,苏州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瓶颈,以创新联合体作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生力军”,并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和经验。

  元宵已过,春来到。2023年2月6日上午,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大会如约而至,成为继“四敢”动员大会后的“创新第一会”。会上,市委书记曹路宝强调,要加快锻造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领先优势,构建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网络, 全力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

  在这个士气高涨、全面起跑的暖春,苏州又一次凭借“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非凡勇气,迈上了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新征程。而这一次, 创新联合体担当了苏州创新突破的生力军。

图: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大会

  没错, “创新联合体”是近年来科技产业界的高频词。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全国科协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同年12月,“创新联合体”更是首次被写入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三十一条:

  国家鼓励企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组织建立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按照市场机制联合组建研究开发平台、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事实上,创新联合体受重视背后的逻辑,是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烈度前所未有,带动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精度大幅攀升,并带来科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和学科交叉融合,导致技术创新的难度、复杂度及对资源整合集成度的要求全面提高。

  这意味着,过去我国凭借企业单打独斗式的技术攻关方式已无法快速解决如今更高层次、更大难度的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问题, 必须采取力量更多元、资源更集中、目标更精准、创新更自主、协作更灵活、转化更高效的新型跨组织协同创新模式, 以强大的科创合力引领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走向世界前沿。

  可以说,作为新型举国体制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形式,创新联合体是新时代我国推进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招。

  01

  创新联合体

  科技强国创新突围的高级密钥

  创新联合体主要是由行业领军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由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以有效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协同攻关的体系化、任务型创新组织。

  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 传统技术攻关组织 相比,创新联合体的牵头主体是企业,市场化色彩十分明显,它们期望借助创新联合体来提高自身技术话语权和产品竞争力的渴求更迫切。与校企联盟模式、技术交流模式等 传统产学研联动机制 相比,创新联合体更强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所以技术攻关目标更为清晰明确,资源的配套和导入也更加精准。

  一方面,创新联合体的“主角”是企业,这意味着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为代表的创新型市场主体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价值感和获得感——可以在某些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垂直突破中担当重任、获得支持,并在一定机制下持续获益。

  回溯过去全球科技发展的几十年,类创新联合体的协同攻关组织曾多次出现在发达国家科技竞争的关键时刻,并催生出一大批非同凡响的重大科研成果和全球科技领军企业,其重要性和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20世纪80年代,全球半导体竞争空前激烈,日本凭借重大技术创新,快速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地,直接动摇美国霸主地位,并引发了美日半导体大战。就在两国酣战之际,韩国政府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快速推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共同开发计划”,协调集结三星、现代、LG等本土集成电路巨头,合作成立国家研究开发小组,大力攻关DRAM核心技术。最终,韩国的DRAM存储器技术成功赶超日本,成为新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而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面对来自日本的强竞争,美国也支持英特尔、IBM、美光等14家半导体制造公司成立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Sematech),并联动美国国家实验室、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垂直技术突破。最终,美系企业在光刻、熔炉、等离子体蚀刻等制造设备工艺及关键加工技术上取得突破,成功重塑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龙头企业牵头和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天然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可高效集聚、整合并灵活调配各类资金、信息、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要素,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目前,我国众多一线城市已围绕创新联合体建设开展先行先试,包括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南京等,各地在组织形式、资源配置等方面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例如,深圳“科创中国”大湾区联合体配套建立了相关产业发展基金,通过“1个联合体+n个中心+1个产业基金”的运营模式,为创新联合体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强大资金保障。

  又如,浙江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合体通过汇聚9家省内高等院校、7家科研机构和16家省级学会,设立囊括近20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联合体深入攻关“卡脖子”技术夯实人才底座。

  再如,南京智能感知决策技术创新联合体的成员单位可获得行业内全部资源支持,在政府牵头支持下,联合体各方可充分共享利用彼此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检验检测平台、中试平台等载体资源。

  总体来看, 创新联合体能够让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等多元主体在垂直、紧密、互利的合作中深度捆绑,形成具有高默契度和长延续性的创新伙伴关系,最大程度提高科技创新合作效率。

  02

  创新联合体

  苏州突破创新发展天花板的必然选择

  2022年5月,苏州科技局召开“苏州市创新联合体建设”专家研讨会,为苏州市智能纤维与可穿戴技术创新联合体筹备工作征求意见。

  同年7月,这一创新联合体正式授牌成立,成为苏州市首批三个创新联合体之一,并明确未来将瞄准世界和中国智能可穿戴材料科学创新前沿,积极开创引领性技术研究,打造成为世界级智能纤维织物高端创新联合体,为现代纺织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 苏州市首批创新联合体颁授仪式

  我们见证和惊叹于苏州市政府打造创新联合体的速度与魄力,亦折服于盛虹、亨通等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的表率与担当。我们发现苏州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一幅创新联合体的别样画卷。

  事实上,了解苏州工业发展历程就很容易明白, 创新联合体不单单是苏州跟随时代发展的选择,更是其全面破题高端产业创新不足的题眼。

  一直以来,苏州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外商在苏投资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较少投入高端技术研发方面,这导致苏州经常在关键环节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如何通过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来引领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创新联合体的出现正帮助苏州加快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苏州已围绕四大重点产业立项建设了13家创新联合体,且牵头单位多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等具有高创新投入、强资源网络的本土科技领军企业。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动员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能级科研机构加入其中,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全方位助力苏州加快突破技术难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其中, 在技术产品化层面, 由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的苏州市智能纤维与可穿戴技术创新联合体已取得不小成就,通过发挥创新团队在智能传感变色变形能源纤维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研发出可单独控制不同区域温度的布料,并将其应用于运动康复领域的肌肉疲劳缓解。

图:苏州市智能纤维与可穿戴技术创新联合体

  在技术产业化层面, 由亨通光电(中国民企100强)牵头组建的苏州市海洋信息技术创新联合体,授牌不到半年便已在超低损耗海纤产业化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海纤损耗值再创新低,顺利完成进口替代,并继续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

图:亨通光电线缆产业园

  在产品量产化层面, 由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激光芯片领域国内第一)牵头的苏州市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创新联合体,成立仅半年就成功把35W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送到生产线,实现小批量生产。高功率激光芯片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核心,苏州这一成绩对于芯片制造尤其是外延材料的原材料国产化意义重大。

图: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当然,苏州的创新联合体建设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思维活跃、敢为人先的苏州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探索突破“地级市”天花板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针对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发展模式的产业,苏州已探索出 市场驱动型、平台支撑型、战略引领型 三种各具特色的创新联合体发展模式。

  其中, 市场驱动型 是苏州相对成熟系统且使用最多的模式,它侧重强调龙头企业要承担起科技创新“出题者”“答题者”和“应用者”的多重职责,并积极牵引其他相关主体协同创新。

  以苏州市单克隆抗体研发和产业化创新联合体为例,在龙头企业信达生物的牵头下,多家知名医疗机构、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等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化原则开展定点技术攻关,并优先将技术成果整合应用到信达生物的产业链上,以加快实现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国产替代。

图: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平台支撑型 主要通过大院大所搭建的创新平台协调各方展开联合创新,一般适用于尚无领军企业诞生且发展不充分或细分领域过多、链条过短的产业。

  例如,苏州市氢能创新联合体主要针对尚处发展初期的氢能产业展开布局,围绕制氢、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4大环节建立4个研发联合体,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平台基础。

  苏州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联合体则因其产业链特性成为苏州现有唯一一个由研究机构牵头成立的创新联合体,采用龙头企业分头领衔的研发模式,形成以人才、技术、资金、机制为核心要素的运行机制。

图:苏州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战略驱动型 则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突破为导向,致力攻克制约国家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例如,苏州市海洋信息技术创新联合体主要聚焦海洋光纤通信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核心目的是消除我国因海洋通信落后所存在的重大海洋信息安全隐患。

图: 海洋光纤通信

  多元缤纷的创新联合体为苏州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大的舞台。 以苏州市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创新联合体为例,自成立以来,内部的企业成员除进行日常的技术攻关外,还参与建设“太湖光子中心”,积极参加和拟参加太湖光子中心光制造产业论坛、世界光子大会等一系列高能级产学研活动,获得与全球知名企业、专家学者等同台交流的宝贵机会。

  牵头单位长光华芯副董事长、首席技术官王俊表示,创新联合体将多个单位、多名人才、多方资源集结起来,联合攻关、联合作战,以此实现更加高效的创新。

图:太湖光子中心光制造产业论坛

  03

  从探路到范本

  创新联合体建设的苏州经验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毫无疑问,苏州作为国内创新联合体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其探索精神和建设经验值得很多城市学习借鉴。对此,我们总结出三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第一,全力以赴集聚高能企业,从“孤军深入”到“并肩作战”。 正如曹路宝书记所呼吁,“诚邀广大企业持续深耕苏州,共同凝聚起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磅礴力量。”建设创新联合体需要牵头企业实力强劲、创新活跃,而非大而不强、固化死板;需要成员企业优势互补、协同攻关,而非成本分摊、粗糙合作。

  只有坚持优中选优、强强联合,才能让联合体的技术攻关事半功倍。因此,政府要躬身入局、慧眼识珠,选拔一批研发投入高、创新意愿强的科技领军企业或高科技“潜力股”,努力为创新联合体找好优质“领头羊”。

  第二,不遗余力创新体制机制,从“生搬硬套”到“量体裁衣”。 建设创新联合体需要政府与牵头企业高度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特征,并据此对联合体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或实体组织)、动力来源(战略引领或市场推动)、投入分享标准等体制机制进行恰当的排兵布阵和迭代升级。

  同时要设定科学的绩效评定与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创新联合体高效运行,尤其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导向,确保各方权责清晰、协作高效、互惠互利。

  第三,面向全球导入顶尖资源,从“一夫当关”到“八面来风”。 曹路宝书记强调,要持续提供更加优质的“苏式服务”,把最好的资源、最新的政策第一时间落实到位。我们理解,这个“最好的资源”不仅仅是地方所能提供的本地最好的资源,还应全面对标同行业国际顶尖水平,进一步链动、整合、配置全球资源。

  因此要积极发挥“有为政府”的牵引作用,盯紧前沿、高端、核心、关键的创新资源要素,如通过绘制全球科技人才地图、组建全球科创招商团队等方式,大力集聚全球战略科学家、高端开放创新平台、跨境资本和人才等一系列优质资源要素,助力创新联合体站在高处、望着远处、干在实处。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