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苏州汇聚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动力
时间:2023-02-07 09:05:46 来源:苏州日报

随着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迈上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该如何共同发力、双向奔赴?今年大会再次吹响冲锋号,引起热烈反响——

汇聚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动力

  □苏报记者 陆晓华 张帅 林琳

  昨天上午,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大会召开,继续扩大实体经济优势、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从体系、规划、政策等方面打造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版”,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大会对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产学研、产城人等深度融合方面又提出了很多新思路,值得细细领会、快速落实。”政府部门、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可期,今后将全力以赴,以践行“四敢”的新作为,助推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政策引领增强产业发展接续竞争力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抓手,昨天发布的《2022年产业创新集群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白皮书》及相关政策汇编,从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环境提升、产业布局优化等维度,延续了产业引导的一贯思路。

  市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柳绪宁表示,市发改委充分发挥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能,强化政策引领,深化细分领域产业创新,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去年市本级出台相关政策55个,着力增强产业创新集群竞争优势。各县级市(区)出台相关政策42个,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推动数实融合、两业融合、产城人融合,在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中作出新的贡献。

  从企业视角看,苏州市级和各县级市(区)层面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府晓宏表示,数字经济时代,东菱公司将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一是持续紧跟国家战略需求,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创新产品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二是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进行更加有效的衔接,加快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三是加强试验能力建设,完善测试服务体系,拓展测试服务领域,搭建从测试方案制定、测试执行、结果判定、失效分析到产品改进建议的全方位服务平台。

  一年多来,苏州建设产业创新集群的政策从产业链入手,强化整体设计,与企业发展贴得很紧。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春表示,作为行业领先且是苏州市唯一具有完整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资质的商用车生产企业,苏州金龙将充分利用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利好政策和规划,让“数智”赋能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抢占智能网联汽车高地,形成自主软件平台,实现场景丰富、功能完善、安全稳定的车路云协同应用,实现L4级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

  “全市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离不开资本与产业的融合,我市政策引导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苏州市吴江东方国资公司董事长张彦红介绍,该公司运营管理的苏州湾创投壹号占地85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可以满足各种不同金融业态需求,业内知名度不断提升,已有国电投、安信证券、清研资本、佩莱投资、君联资本、源码资本、清控资管等机构入驻。截至去年底,创投壹号已注册入驻各类金融投资机构446家,注册规模910.32亿元,合作及管理基金规模超1200亿元。

  “大会上多次强调‘融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跨行业融合、跨区域融合,这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银金融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副总裁乔昌威表示,作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落地苏州高铁新城3年多时间,公司围绕金融科技、场景运营、教育培训等主营业务,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驱动,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苏州实体经济规模大,数字化转型需求大、应用场景多、创新动力强,为我们企业打开更大发展空间提供了沃土。”

  重点产业细分领域紧扣融合发展

  我市把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引育生态主导型企业,全力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聚焦重点细分领域,以“八个一”机制强力推进工作任务落实。

  市工信局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石志伟介绍,2022年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产值达到2188亿元,实现五年产值规模翻番;拥有上市企业累计32家、占全省45%,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占全省36%。全市4个产业园区入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50强,数量居全省第一。

  石志伟说,2023年,将重点聚焦三方面工作:一是聚焦融合发展,加快布局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领域跨界创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快药物研发速度,提升医疗装备智能化水平。二是聚焦金融活水,加快落实苏州生物医药十二条。今年,超100亿元的专项基金、专项信贷产品、保险服务、融资服务以及贷款贴息都将陆续落地兑现,惠及所有的苏州生物医药企业。三是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建立一个线上全产业链信息平台,召开超20场线下企业对接会,构建企业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机构的信息交流网络。同时持续推进本地创新产品的本地化市场拓展,加大对CXO、公共服务平台、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助力企业、产业做大做强。

  大会提出,苏州将持续提供更加优质的“苏式服务”,把最好的资源、最新的政策第一时间落实到位,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这让各类企业吃了定心丸。在采访中,许多企业代表表示,今后将持续深耕苏州,共同凝聚起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宏大力量。

  “创元集团作为市属国企中唯一的制造业企业,我们始终把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作为立企之本、强企之基,把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作为践行‘四敢’的具体行动。”创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伟民表示,接下来,创元集团将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突破,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康力电梯副总工程师俞诚介绍,公司以成为苏州头部电梯企业这一目标为引领,加快技术产品创新及与数字化切实融合,提升工程服务、物联网能力,着力打造可持续、有竞争力的产业供应链。“我们将聚焦苏州电梯产业创新集群,从‘创新’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当苏州电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排头兵。”

  莱克电气副总裁沈月其介绍,新年伊始,莱克电气推进新能源电机产线全过程数字化链接,推进新能源数码电机量产扩产,推动莱克数字化全链接工厂建设。

  汇川技术对外事务部经理郭兆凯表示,汇川技术深耕服务型制造领域数年,以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领先优势,把握好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创新的难得机遇,助力苏州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负责人韩涤非向记者介绍,数字经济时代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将立足双碳目标,聚焦可再生能源智能装备和绿色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省、市氢能创新中心和联合体支撑产融创新生态构建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引领地位的绿色氢能产业高地。

  作为全国首家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市属一级国有康养集团,过去一年多时间,苏州康养集团深耕康养产业创新集群,推动41个优质项目落地有声。康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文介绍,康养集团将依托苏州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推动康养产业服务端与制造端深度融合;引进国际国内最先进的设施设备,丰富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康养平台建设,构筑数字康养生活新图景;深化开放合作,集聚长三角乃至全国、全球的优质产业资源,招引国际、国内头部康养企业分部落户苏州,打造特色康养产业创新集群。

  创新创业生态赋能企业练好内功

  苏州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是苏州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重要工作部署,各地各部门正以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与广大企业共同开创苏州产业创新集群新局面。

  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韩文佳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在新的一年继续优化服务,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助推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科创孵化载体建设,全面支撑科技招商和产业创新集群融合,为我市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韩文佳介绍,2022年,我市有效高企数达13473家,较上年增长20.7%,首次跃升至全国第四位,居北京、深圳、上海之后。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和有效数等四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模式,重点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力争2023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5万家,力争遴选市级瞪羚企业800家左右、认定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超200家。

  作为国内专业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语言计算领域,拥有全链路的智能语音语言技术,致力于为场景化智能终端和垂直行业领域的企业提供“云+芯”一体化服务。去年,思必驰获批建设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为中国第二家、全省首家。公司董事长、CEO高始兴说,作为一家生态主导型企业,思必驰在技术创新、产业落地、资金整合、人才集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59项独创或首创技术,累计获发明专利及各类知识产权近2000项,能拿到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的牌子,正是“四链融合”的成果。接下来,思必驰将充分发挥好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作用,用AI赋能汽车、家居、医疗等产业,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助力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进一步壮大。

  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热潮中,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大量“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持续培育中,呈现出活力四射的创新空间和产业空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苏州高新北斗导航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展琪介绍,苏州市北斗位置公共服务云平台项目自2021年9月开始建设,至2022年11月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营,结合5G通信、云平台、物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已在苏州打造了一个面向政务服务、企业和公众的全方位高精度北斗地理位置服务平台。目前,政企合力加快建设苏州市北斗位置公共服务云平台,重点支持北斗系统模块制造、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应用开发等服务相关的研发及产业化。

  火箭派(太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王瑞璟介绍,公司在太仓成立后,结合苏州本土化优势,通过先进制造业的理念升级航天产业,通过现代服务业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大会提升了我们在苏企业发展的信心!我们液体运载火箭也进入投产阶段,我们有50余家供应链企业,接下来也会通过火箭π本土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把产业链企业带到苏州、带到太仓,进一步推动苏州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