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苏从何处来丨苏州地域文明探源·澄湖遗址③:史前最萌鳖形器
时间:2023-03-08 14:12:17 来源:看苏州客户端

  【看苏州专稿】

  苏从何处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2022年11月28日,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地域文明探源系列短视频《苏从何处来》,本期播出:《苏州地域文明探源·澄湖遗址③:史前最萌鳖形器》

  【AI记者苏小新】

  《苏从何处来》系列短视频通过AI记者苏小新的讲述与科普,挖掘苏州太湖流域文明、史前文化、吴文化、古城研究等重要文明探源课题,破解历史之谜、回答重大问题,展示丰硕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揭示苏州文化的深刻内涵,为中华文明探源作出苏州贡献。

  上一集,我们了解了澄湖遗址出土的彩绘陶。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同样是出土于澄湖遗址的珍贵陶器——距今5300至4000年的黑衣陶鳖形壶。

  黑衣陶鳖形壶目前展陈于吴文化博物馆,它高10.6厘米,口径4.7厘米,腹径17厘米。头部有个开口式壶嘴,身后还有条小尾巴。黑衣陶鳖形壶腹部胎壁极薄,工艺要求极高。

  被史前艺术惊(萌)到了

  “这个鳖形器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当时出来的时候外形就很好,颜色也不错。发现这个陶器以后,大家都非常惊喜,都比较震惊。”苏州博物馆原考古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朱伟介绍。

  朱伟峰,苏州博物馆原考古部副主任(副研究员)。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参与、主持1978年夏齐门古水门基础、1987年吴江龙南遗址、1990年东山村遗址、1999年昆山绰墩( 共六次 )、2001年独墅湖遗址、2003年澄湖遗址、2005年夏琼姬墩等重大考古发掘工作。

  1974年,澄湖遗址经历第一次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在水井中发现了不少形态各异的陶器。现场发掘出的黑衣陶鳖形壶是考古专家首次发现的以水乡特有的鳖为造型的良渚文化陶器。

  “它的口在这个鳖的头部。整个壶身体就像一个鳖的身体,比较写实。”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张铁军说。

  “它的用途可能有几种说法,一个是说它可以当油灯,口里面放一根灯草;还有一种就是水壶,如果当时有酒的话,也可以当酒壶。”朱伟介绍说。

  黑衣陶鳖形壶的四条“腿”上各有两个针眼小孔,考古专家推测是先民用来穿绳的,可以在井内吊水。此外,壶的腹部胎壁极薄,上下腹是捏塑粘接而成。考古专家表示,鳖形壶的成型工艺要求极高,足见当时制陶技术的先进。“这种器物肯定是当时的权贵阶层用的。”朱伟推测。

  除了黑衣陶鳖形壶,澄湖遗址还出土了形似不同动物的陶器。例如猪形陶器、鸭形陶器等,考古专家推测这些多用于盛水或盛酒。

  “它这种形状,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有关系的。80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饲养猪。猪和鹿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主要的肉食蛋白质的来源。”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考古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专委会副主任林留根介绍。

  通过对不同造型陶器的研究,考古专家推断数千年前澄湖地区物产富饶,先民生活丰富。“这种陶器实际上属于陶塑这种类型,是有老百姓的这种审美观在里面。他们对生活的摹写,把它变成一种艺术作品,实际上就是中国的一部史前的艺术史。”林留根表示。

  原来陶器上的这些“纹”有那么多奥秘

  除了造型独特外,1974年考古专家在发掘中,还发现了一件罕见的良渚文化时期刻画兽面纹陶器。下面这件刻画兽面纹灰陶罐上刻画着五组图案,有考古专家推测分别是蝶、鸟、猫、鸡、蛇等动物的形象。

  “这件陶罐应当不完整,它的上面部分是残缺了。但是它的价值就在于,它身上有很多刻画纹。刻画纹可以看到它是个兽面纹,从当时来看还是非常罕见的。”张铁军介绍。

  兽面纹,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有的有兽面、躯干、兽足,有的仅有兽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对称,以卷绕的回纹、涡纹、鳞纹等刻画出完整的兽面。它发源于崧泽文化的猪面纹,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与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在兽面上,我们发现它有眼睛,有小鼻子。鼻子下面好像还长了胡子,头顶上也有两根小须须撑上去的,它肯定是有个原型,但是也是揉合了其他的动物整合起来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方向明说。

  考古专家猜测陶罐上兽面纹的形成,除了不同动物元素外,还融入了人的元素。“根据考古出土的资料来看,七八千年前的湖南的高庙文化,纹饰都长獠牙。你说它一定是某个兽,它也掺和着人的因素。还有像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它整个脸部表情就是个人。”方向明说。

  俯视陶罐,考古专家推测五组图案是按一定比例排列,兽面纹则处于中心位置。对于陶罐上的其他图案,考古专家猜测有的是鱼,有的是鸟。

  “他肯定设计过,不可能随便这样画画的,而且他是在烧之前画的。有点像人有点像兽的这个形象,应当是当时他们一个主角,在当时社会当中肯定是个主角,和观念信仰有关系的。”方向明分析推测。

  对于刻画兽面纹灰陶罐上的其他图案,专家推测,有的是鱼,有的是鸟,“类似像鱼的图案,我们是肯定很明确的。其他好像是鸟,但它的身体也不太像个身体。羽毛也不太像个羽毛,但是肯定就是鸟,有一个鸟头下面有好多的纹样下来,社科院考古所李新伟老师就说这个是表现蜕变的故事,就是鸟从这个昆虫的身体里面破蛹而出。”

  考古专家推测,刻画兽面纹灰陶罐上的五组图案连在一起,其意图可能是讲述当时聚落内流传的一个故事。“有可能是他前辈流传下来的创世的故事,比如你这个族群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开天辟地或者神话故事等等,我估计应当跟这个相关系的,所以这件独一无二的刻纹罐我觉得无论从内容也好,从艺术表现形式也罢。主要是研究当时的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这一块,以及对于接下来良渚文明的影响,我觉得都是一件精品。”方向明评价说。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