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奔向春天!首届苏马不止于此!
时间:2023-03-27 09:29:01 来源:看苏州APP客户端

  【看苏州专稿 文/卢奕 李郁昊 张钟予】

  穿越古城墙,跑向东方之门。3月26日,苏州首届城市马拉松活力开跑,25000余名跑者,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

  希波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裴里庇第斯的英勇却被铭记。新时代,新苏州。马拉松精神与城市精神的完美融合,让2500岁的她,分外明媚。

  跑进苏马,感受赛道描绘出的诗情画意;体验火热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感受苏州细腻的温度;在奔跑中传递毅力和勇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马拉松所带来的运动热潮,与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步,与苏州人民“同频共振”。

  而遇见苏州,奔向春天,绝不止于此。

  (苏马现场)

       一场马拉松 递上硬核城市名片

  “苏州,我的第一场马拉松,我来啦!”在马拉松开跑现场,特别的领跑员徐梦桃——我国第一个雪上项目全满贯获得者、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难掩激动之情,频频望向延伸到远方的赛道。

  (徐梦桃)

  徐梦桃表示,马拉松和自己擅长的自由式滑雪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都是亲近大自然的运动,而且都非常考验选手的耐力。“一直很向往来苏州,我已经完全沉浸到马拉松的氛围中了,希望大家享受比赛,加油!”

  (苏马现场)

  都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当马拉松已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一座城的魅力被藏在绵延四十公里的赛道上,城市文化的曼妙长卷,随着跑者们的脚步,渐次展开。

(苏城“双面绣”)

  此次苏州马拉松从金鸡湖畔出发,穿越苏州工业园区、姑苏区、高新区,途经金鸡湖、护城河、盘门景区、大运河、寒山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方之门、苏州中心等众多城市地标和特色景观,穿越其间仿佛置身一幅古今辉映的城市“双面绣”,让参赛者充分感受到苏州的秀丽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繁荣的发展活力。

(管油胜冲过终点)

  本届苏马全程马拉松男子冠军管油胜,来自贵州,此次参加苏马,就是希望更多地感受苏城魅力,果然不虚此行。

  “比赛的线路规划很特别,让我们外地来的跑友能充分体验到苏州的美和文化。”对于跑者管油胜来说,最令他感到惊喜的是,独具江南风情的特色补给站。

  “没想到第一次品尝苏式小吃是以这种方式,甜津津的卤汁豆腐干和糕点,既美味,又适合用来补充能量,很特别。”

  (赛事补给站)

  春和景明,赛事精心设计的“最美赛道”,是赠予每位苏马参与者的“小福利”,也是生活在这座城市所有市民的真欢喜。

 

(跑友们纷纷晒图点赞苏马)

  海棠花窗里,有大运河的插画图腾,融合了国风韵味与现代风尚,精致中又不乏匠心的奖牌设计让本地的跑者也倍感珍惜。“奖牌里有铭牌设计,刻上自己的名字,就能成为每个人的独家记忆。”

(首届苏马奖牌)

  苏州,正在用赛道描绘诗意画卷,而跑过画卷的每一个人,也都成为独特的风景。

       一场马拉松 撬动消费新体验

  随着人们对情绪价值的关注,越来越多跑者抱着旅游、观光、健身的心态参加马拉松,“跑马”人群成为旅游消费的“潜力股”。

(苏马现场)

  一个值得回味的数据是,首届马拉松参赛选手中,有58.5%来自外地,这意味着有近15000名参赛选手及其家人,拥有这个周末的苏州。数据背后,映射了小小马拉松,跑出的文体旅融合的大市场。

  一日比赛,多日停留,衣、食、住、行、游、购、娱,在苏城活力满满。

  距离苏马起点不远的青澄美程酒店,早在上周末就已满房。入住的客人基本都是跑友。“上个月就基本全部订完,有的客人为了提前来勘探线路,一连订了好几天。”

  这样的“火爆”对于不情愿加班的工作人员来说,居然感觉特别美好。 “久违的周末满房,亏了这场马拉松。”

  广州的跑友顾先生一家,提前一周就到达苏州。一来熟悉路线,二来趁机旅游。

  “夜游拙政园,春日逛虎丘。真正理解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精妙。”

(苏马现场)

  作为全民狂欢的运动赛事,马拉松激发了更多人的运动激情,促进体育市场消费升级。

  “一般情况下,一身鞋服装备就要超过1000元。”鞋是跑步运动的主要消耗品,使用寿命大多在500至800公里之间,月跑量超过200公里的爱好者几乎每季度都要更换新的跑鞋。

  除了鞋服,运动手表、手环也是跑步爱好者基础的运动装备,这类产品的价格从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此外,跑步运动延伸而来的运动摄像机、运动耳机、运动眼镜等诸多专业的装备,让许多跑友的行头花销直逼万元。

  为期4天的苏马市集,吸引了多家苏州市民熟知的企业和品牌参与,除对选手开放外,赛事发包期间还对普通市民开放,4天时间,苏马市集迎客近10万人次。

  一场马拉松,撬动亿级消费浪潮。苏州,正在用赛事拓宽文旅空间,而马拉松这条鲶鱼,带来的效应远不止此。

       一场马拉松,彰显精细化社会治理

  一场超万人参与的马拉松赛事,并不是选一个好日子、挑一条好赛道这么简单,而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如何“一马当先”?苏州是煞费苦心。

  赛事组织有市区联动加持,亦可巧借“他山之石”。

  事实上,在首届苏州城市马拉松举办之前,就有人诟病,远到北马、“火锅马”,近到隔壁的上马、“樱花马”,统统都已早早“问鼎”马拉松“双金”赛事,苏州此时“才反应过来”,未免晚矣。

  2020 年GDP 排名前十的城市,除苏州外,均有以“城市+马拉松”形式进行直接命名的马拉松赛事,且赛事的影响力排名都较高。

  然,在低调内敛的苏州人看来,只要敢闯、敢干,何时都不晚。

(苏马现场)

  2020年8月,苏州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马拉松品牌赛事既是苏州当前形势所需,也是未来发展需要。

  苏州的金马已经走过一轮,太马、尚马等也在区域马拉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市区联动,苏州首届城市马拉松,就是水到渠成。

  赛事保障有“超前理念+数字技术”护航,亦可是专业的医护力量、蓝天救援队的“移动急救箱”和5400名志愿者的默默付出。

(垃圾分类人偶)

  苏州首次将“垃圾分类”元素融入马拉松赛事全流程。

  参赛包里的 “垃圾分类”宣传页,成为跑友们2023苏州马拉松的另一份“参赛指南”;

  垃圾分类人偶,穿梭在赛道周围,成为流动的“城市环保理念”标记;

  160名“环保跑者”,在所有跑友起跑后“护航”,清理垃圾,成为绿色马拉松的践行者和指引者。

(环保志愿者)

  比赛当天,作为“绿衣军团”中的一员,吴俊一边捡拾废弃物,在附近垃圾收集池进行分类投放,一边维护起道路环境,一气呵成。

  在完成了半程马拉松7.5——12公里的废弃物捡拾工作后,他感慨 “头一回以这样的身份上赛道,着实是特殊的体验。”

  但这不是容易的工作,吴俊将它概括为 “浪里绣花”。“赛道上人流量大,人员密集,不可避免地产生垃圾,要在人流的‘海浪’里及时收集垃圾、做好分类,需要绣花功夫。”

  近年来,苏州正通过探索垃圾分类理念的推广新渠道、承载新形式,持续推动市民分类理念逐步增强,引导市民进一步培养、巩固分类习惯。

  苏州曾凭借垃圾分类“苏州模式”,成为首批加入联合国人居署智慧减废城市项目优秀案例的中国城市之一,今年6月,苏州将有望入选该项目优秀案例的正式名单。

  此次,该模式在助力打造更生态环保的大型马拉松赛事同时,也借助赛事影响力进一步推广苏州的垃圾分类理念。

  以这次尝试为契机,持续探索垃圾分类元素与赛事、活动的结合形式,推动形成“垃圾分类+赛事活动”的苏州模式,为更多城市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指南,捧出了苏州诚心。

  赛事不仅让跑友们感知到苏州超前理念的和城市温度,更切身体会到数字大脑加持的苏州硬核实力。

(数字苏州驾驶舱)

  赛事当天,“数字苏州驾驶舱”全局协调,联动多部门保障力量,在驾驶舱开展赛事保障指挥调度。

  赛事活动的相关信息、天气情况、现场直播、热力分析、舆情监测、应急力量等一屏展示,全方位掌控赛事全貌。

  除随时可以点调接入的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板块,指挥中心全程待命,市体育局、公安局、城管局、交通局、应急局等部门派员在指挥大厅全程监测,视情派发指令,按预案开展流程处置。

(数字苏州驾驶舱)

  针对本次马拉松活动,“数字苏州驾驶舱”全量接入参赛人员与线程信息,通过大数据手段提前研判,设置预编了赛事沿线473个重点路段的高清摄像头,实现随时点调、全程跟踪;

  针对马拉松赛程近42个重点区域,借助LBS(基于大数据的实时分析技术)开展实时人流监测及周边交通拥堵状况分析,实现数字化监测预警,为参赛人员提前“开道”;

  通过驾驶舱指令平台,提前打通各板块、部门融合通信力量,为赛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专业保障力量)

  完善的城市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环境卫生等配套设施,赛事后勤保障、志愿服务、医疗救护等基础功能,苏州各部门通力配合,以严谨的态度、严苛的要求,为跑友们呈现出了一场高水准的赛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苏州,正在用她特有的细腻温度,喜迎天下宾朋。

       一场马拉松,传承城市精神

 

(网友点赞截图)

  赛事的参与度、专业度;赛道的别致性、文化性;赛事保障的高度、温度……朋友圈里的点赞,道尽了苏州首届城市马拉松比赛的“看头”,也折射出马拉松精神的闪光之处。

(苏州第一位珠峰南北双登者刘萍)

  “连南北珠峰都曾在我的脚下,怎么能输给马拉松?”刘萍作为苏州第一位实现从南坡和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在开赛前踌躇满志。曾参加过拉萨马拉松,在尚马跑出了个人全马的最好成绩,每一年都在进步,这让她倍感珍贵,“人生除了不断攀高,也要不断前进,我享受攀爬和前进的过程。”

  “今年虽然只跑半马,明年一定争取全马。”考研名师张雪峰早两年就从北京来苏州定居,可对苏州的山山水水依旧痴迷,他称自己是佛系跑者,“结果不重要,但总要都路过。就像考研的过程,就是突破自己。”

  在终点的打卡画布前,跑友们也在记录难忘的一刻。

  “跑步太有意思啦,交了很多小朋友,明年还要来。”第一次来参赛的王宇涵小朋友兴奋地展示着他的奖牌。一旁的父亲频频点头,赞许不已。“小朋友跑到一半感觉有点累了,但还是咬牙坚持,我们感到惊喜和感动,希望苏马越办越好。”

  马拉松赛事是一座城市的骄傲,也是跑者们难忘的人生体验,马拉松精神内核的超越极限、永不放弃、挑战自我、坚忍不拔,更是跑步者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外化过程。

  

(苏马现场)

  苏州为什么能办成马拉松?归根结底,就是马拉松精神与这座城市气质的深度契合。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2500年姑苏城,一直被称为城市中的“活化石”。

  苏州历来崇文尚武,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就像苏州独有的水文化般,自强、灵秀、宽容、革新是苏州城市精神的深层意蕴。

  古有,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休憩;范仲淹兴“庆历新政”启民智……锲而不舍,终是百炼成钢。

  今有,“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不露也锋芒,且饱含深度的闯劲和韧劲。三年战疫,苏州一战再战,义无反顾。

  另一方面,受吴地文化的影响,苏州的城市精神一直在探寻和追求“宁静致远、内敛不张扬”的境界。

  “这也使得苏州市民对于发展马拉松运动一直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一语道破,“浓厚的赛事氛围,是打造赛事品牌的关键条件。”

(退役军人李红全)

  “就连比赛结束后还有很多互动,各方面都很成熟,一点也不像首届马拉松。”参加过全国十几场马拉松的退役军人李红全,是一名残障跑者,在苏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参与的欢腾,每当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更有要打卡下一个美景的欲望,让他重新有了动力。

(互动表演)

  苏州的城市马拉松大幕一旦开启,哪怕前路还有很多坎坷,终不停歇。就像苏州的马拉松赛道一般,因为桥多,添了几分崎岖,却终归是风景独好。

  这是苏州人的底气,也是志气,更是我们的与众不同。

(右一苏州市体育局局长阙明清)

  “苏州城市马拉松,对标‘双金’,每年一次,让这个新品牌成为‘本地人的自豪,外地人的向往’。”苏州市体育局局长阙明清和跑者们如此约定。

  既是约定,也是承诺。

  “未来的苏马会有更加明确的识别度。”屠立峰说,苏州会尽可能向国内外知名赛事看齐,不断开发新的品牌识别要素;更加注重精细品牌识别要素的设计,设计过程中保证品牌识别要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能够体现赛事独特性。

  苏州正在用奔跑传递毅力和勇气。但,跑进苏马,绝不止于此!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