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苏从何处来 | 苏州地域文明探源·赵陵山遗址①:“中国土筑金字塔”
时间:2023-03-28 16:34:11 来源:看苏州客户端

  苏从何处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强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2022年11月28日,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地域文明探源系列短视频《苏从何处来》,本期播出:《苏州地域文明探源·赵陵山遗址①:“中国土筑金字塔”》。

【AI记者苏小新】

  《苏从何处来》系列短视频通过AI记者苏小新的讲述与科普,挖掘苏州太湖流域文明、史前文化、吴文化、古城研究等重要文明探源课题,破解历史之谜、回答重大问题,展示丰硕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揭示苏州文化的深刻内涵,为中华文明探源作出苏州贡献。

  上一季我们介绍了澄湖遗址湖底出土的上千口古井,以及各种珍贵文物,让人惊叹。埋藏湖底的千年文明,终于重见天日。

  在新的一季中,我们将给大家介绍昆山张浦镇的赵陵山遗址。赵陵山看上去只是一个不足十米高的土台,非常普通,但是它意义重大,被考古界称作“中国土筑金字塔”,它是探寻环太湖流域文明起源的重要遗址之一。

  其貌不扬的一座小山被誉为“中国土筑金字塔”,凭啥?

  赵陵山位于昆山张浦镇赵陵村,长110米,高9米,占地一万平方米左右,东面和北面有古河道环绕。考古专家推测,赵陵山是良渚时期先民堆积出来的土台,顶部近似方形,上面有很多墓葬和祭台,因此也被考古界称为“中国土筑金字塔”。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张照根分别于1990年、1991年参与了赵陵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我们感觉这个是太湖流域最好的一个墩”。

  赵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赵陵村西北角,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据《淞南志》记载,南宋赵灵王随驾南渡,赵王妃留葬于此,由此得名“赵陵”。

  早期的赵陵山高4丈有余,唐代时山上曾建有禅寺,宋代改名兴福寺。青山、禅寺一体的佳境被誉为“昆山八景”之一,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诗篇名句。

  “现在我们一共发掘到16首跟赵陵有关的诗句,‘松房待山月’中的松房就是我们当时赵陵的‘八景’之一。‘漫游呼病僧’ 描述的是两个人游赵陵的时候,赵陵山上‘病僧’就是有一群老的和尚。通过读古诗句,可以看出,当时赵陵山上整体的一个面貌。”昆山张浦镇文联主席龚惠强如是说。

  1984年,赵陵村村民老陈准备盖新房。他来到赵陵山取土,没想到有意外发现。后来备受考古学界瞩目的赵陵山遗址,也由此浮出水面。

  “这位村民挖到了几个石斧,后来他拿给我看,我说这个东西要给昆山考古所去看一下。”昆山张浦镇赵陵村原村主任马勤明说。

  经过考古专家研究后判断,这是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属于距今约5千多年的良渚文化时期。从1990年开始,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管会联合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

  77号大墓震惊考古界,缘何?

  “我们就在土台的中心偏西部分,布了六个探方,发现了66个良渚文化的早期墓葬,分三层。然后在那个地方发现了77号大墓,属于良渚早期的,出土了大量玉器。”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张照根介绍。

  在三次考古发掘的清理中,共出土了文物600多件。其中玉器206件、石器136件、陶器270件。赵陵山遗址中77号大型墓葬是挖掘出随葬品最丰富和最精美的墓葬,让考古专家震惊。

  “整个墓葬出土的东西非常多,其中石器、玉器、陶器数量达到了一百多件,并且出土的东西制作得也非常精美。我们可以看到照片上面一点点白色的,全都是当时的一串玉项链玉串饰。墓主人的两个手上,各戴着一个玉镯一个象牙镯。还有一个玉琮,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天圆地方代表玉琮。这边还有一个最大的宝贝,是在石钺下面压着的一个神人鸟兽透雕玉饰。”昆山美研中心副主任刘静介绍说。

  此外,考古专家还在土台上发现了红烧土块。专家猜测,这可能是当时祭祀用的祭台。“大面积的红烧土,堆一层,当时红烧土是祭祀时候的一些遗留物,赵陵山是祭台或者祭坛性质的一个遗址。”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长、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李民昌介绍。

  “祭台很坚硬,挖的时候就有感觉。要用洋镐,一般的铲子还不行。我们发现了三个祭台,对应了我们台上的三期墓葬,可以还原当时三个时期的祭祀的情况。”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张照根说。

  经过考古发掘,这座良渚文化时期的高土墩,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我们在考古学上一般称之为‘土筑金字塔’,它是用土构造的大型土堆遗址。”浙江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周膺介绍。

  下面来了解一段考古科普

  经过考古发掘,专家们发现这些高土墩在环太湖流域广泛存在,从赵陵山遗址到草鞋山遗址,再到常州寺墩遗址、余杭反山、瑶山等遗址均有发现。这些高土墩都是良渚先民在原有的高地上,用人工运土堆筑而成,上面有墓葬和祭坛。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楚平在《良渚文化祭坛释义》一文中认为,良渚文化祭坛是象征神山,象征天地柱。现在己发现的良渚文化祭坛都与墓地并存,说明它们是为墓葬而建。考古专家推测贵族们选好墓地后,先在墓地的中心部位建造祭坛。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使这些祭坛获得神性,获得天地柱的资格。然后在它的偏南部位建墓,墓建在祭坛上象征建在天地柱上,使自己的灵魂便于升天。

  “这些祭天的意思,或者说以玉器、陶器表征的这些文物,表明当时先民有独立的精神或者文化意识的产生,所以赵陵山遗址在整个良渚文化遗址当中,它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价值。”周膺说。

  顶流“小山”成功逆袭,入选199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考古专家发现的60多座墓葬中,有很多墓穴较小、陪葬品少、等级较低,甚至还发现大规模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中首次发现。

  “因为有的头跟身体分开,有的脚是捆绑式的,也没有墓坑,器物也很少。说明地位很低,又是非正常死亡的,战俘的可能性比较大。”张照根说。

  专家猜测,当时的赵陵山先民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已经发生严重的贫富分化。“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说明社会分成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就是分成了阶级,有早期的人类文明在这里形成了。”周膺介绍。

  1993年1月17日,《中国文物报》的头版头条公布“199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名列入选,这是江苏省首次获得这一荣誉。

  2013年5月,赵陵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种认可表明赵陵山遗址对研究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赵陵山应该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期,就是在我们江南地区、长江下游,从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转折的一个特别关键的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国外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表示。

  “赵陵山的发现与发掘,它的文化内涵比如说祭坛、殉人、高等级墓葬,可以说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贡献。”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长、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李民昌说。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