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上榜!非“遗”般的街区!
时间:2023-06-07 10:37:07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关于第二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和培育项目名单的公示》,全省17家单位入围,苏州占据2个席位。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榜上有名

  “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是指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这也是江苏积极推进非遗旅游融合的一大创新举措。

  眼下,人们对非遗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保护区、姑苏区文化遗存星光璀璨,在19.2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范围内,拥有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06项和文保单位184处,文物单体数量和密度均为全国最高。在注重保护的同时,保护区、姑苏区更注重非遗的活态传承,让非遗扎根生存的传统文化土壤日益肥沃,“活”出新精彩。

  非遗项目能否“活”起来一个重要的标准之一,是看它是否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当地产业发展,走进姑苏的街巷中,非“遗”般的体验,就能告诉你答案。

  七里山塘——“旅游即生活”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拥有多处优质非遗艺术空间,“非遗+旅游”的形式为山塘历史街区的融合创新发展增添了新路径。

  行走在山塘主街,邹英姿刺绣艺术馆、锦德紫檀木雕刻艺术工作室映入眼帘。近年来,姑苏区通过引入非遗大师工作室,吸引了众多非遗工作者入驻、创业。走进江南织造府,具有传统工艺的表演性空间、“非遗+酒店”的文化商业空间跃然而出,根植丝绸文化与非遗工艺,用匠心呈现出艺术雅致的江南生活。在转角处,便能遇见“山塘·浮生集”,这片粉墙黛瓦的古宅,集演出、游览、研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通过融入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增强了非遗展示的互动性,使古宅焕发出新生。

  运河文化展示馆则将古琴、缂丝、桃花坞木刻年画等100多颗“非遗明珠”串起,图文并茂、虚实相兼,将一众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融入古建筑里,满足游客“求知、求新”的旅游愿望,展示姑苏的活态非遗。

  而山塘街西段,则多了一份生活的烟火气。南社纪念馆,用“听、看、融、感”的方式,开展非遗棕编、“三花”种植、碑拓体验等沉浸式非遗研学课堂,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探索更多创新融合的可能性。

  平江街巷,“景区+商圈”

  平江历史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存的整体布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保持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街巷里,宋锦、苏绣、苏帮菜、制扇技艺等众多项目原汁原味呈现了非遗风采,这些街巷更串联了观前商圈,使“景区+商圈”愈为相得益彰。

  纵横交错的水道,滋养着姑苏风物。坐着手摇船穿行在平江河上,听船娘或船夫唱一曲船歌,在吴侬软语中,口口相传的非遗重现着“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风情。松鹤楼苏帮菜、乾生元枣泥麻饼、吹糖人、米酒等独特的“江南味道”,让游客尽享舌尖上的“非遗”,借由味蕾的满足,寻到一座城市记忆中的味道。

  当下,姑苏非遗也正以更年轻的方式走进日常生活。平江历史街区通过晒书节、跨年盛典、非遗市集等活动,联动观前商圈,正在用非遗的“活态”场景,抓住游客的“心”。

  走上山塘与平江街吧,寻找鲜活的非遗印记,感受人文与艺术交织,一方水土的文明演变。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