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评论员 望 路
探源江南文明,苏州正在陆续开展相关的发掘与研讨活动。不久前,“纪念草鞋山遗址考古发掘5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来自全国的四十多位考古专家、学者齐聚园区深入探讨,进一步挖掘草鞋山遗址的考古成果和文化价值,深化苏州地域文明探源、长江下游文明进程、古城发展变迁与江南文化绵延等课题研究,更好擦亮苏州史前文化展示的“金名片”。
草鞋山遗址考古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苏州开启文明探源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苏州作为吴地的核心地区,近年来不断有了一些新的考古发现。像塘北遗址、元和塘古窑遗址、木渎古城遗址和虎丘综合改造片区等,已形成了一批考古研究新成果,这些成果为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文明探源也将助推文化传承,激发文化遗址活力,不断彰显江南文化品牌。
文明探源工程是对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脉络进行历史梳理,同时推动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苏州是首批入选全国文物保护示范区的城市,也是全国率先启动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地级市,在考古工作和古迹遗址保护方面走在前列。当前,加强江南文明探源,尤其需要在保护、传承和转化上深入推进,以更多探源的成果,进一步扩大江南文化的影响力。
做好文明探源工程,首先要在加强科学挖掘中保持原真性,让文化遗址得到更好的保护。苏州的文明探源已有很多遗址,像太湖三山岛上的石器遗址,大量石片表明这里是古代人类季节性的居住营地,并勾勒出早期人类渔猎的生存场景。太湖早期的文明源头,对于太湖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要提升太湖文化影响力,就需要更好发挥文明探源的软实力。保护文化遗址,深化太湖文明探源研究,要进一步彰显特色,系统保护好古镇古村古河道和桑基鱼塘、塘浦圩田等农业文化遗产,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做好文明探源工程,更要着眼于激发文化遗产的活力。文化遗址作为文明探源的载体,用好这些遗址资源,实际上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遗址,既可以营造文化公园,又可以借助文化遗址进行教育与传播,尤其有利于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这方面一些地方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借鉴。比如,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借助这个文化遗址,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通过聚焦游戏动漫、影视传媒、直播经济、数字生活、元宇宙和人工智能领域,充分激活了融合共生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展现了良渚文化的时代新光彩。
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富魅力和美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江南文明探源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对苏州的历史文化保护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保护与文明探源的一种鼓励和鞭策。苏州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推进文明探源工程,将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建设的新内涵,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陶冶广大市民的人文情操,激发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更好激发“文化苏州”的新活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