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6时18分,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代表性传承人余红仙因病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84岁。她首唱的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传遍大江南北,使苏州评弹艺术走向全国。2014年,余红仙获得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余红仙原名余国顺,1939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系上海市文联荣誉委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评弹团艺术指导。她1952年起学习、弹唱苏州评弹,天赋佳嗓,长于弹唱,音色明亮,高低自如,有“唱不倒的金嗓子”之美誉。她擅长唱多种弹词流派唱腔,有《双珠凤》《描金凤》《夺印》《人强马壮》《战地之花》等众多艺术作品。
在苏州评弹走向全国的历程中,“诗词谱唱”的形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评弹表演艺术家赵开生谱曲、余红仙首唱的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代表之一。《蝶恋花·答李淑一》融合了蒋调、丽调、俞调、薛调等多种流派唱腔的旋律,1958年,余红仙在上海市西藏书场第一次演出该作品,唱完后观众一片静默,隔了六七秒钟才恍然如醒哗哗鼓掌,赵开生、余红仙这才放下心来。1960年,他们在周云瑞、徐丽仙、张鉴国等前辈的帮助下,对《蝶恋花·答李淑一》进行了修改加工,使演唱更富激情。
据苏州资深导演、苏州评弹知名收藏鉴赏家殷德泉回忆,余红仙在其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唱过无数次《蝶恋花》,其中9次在重大活动中演唱的《蝶恋花》,深深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1960年6月,余红仙在上海锦江饭店为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云等演唱《蝶恋花》。陈云听后非常赞赏,刘少奇也在演出后与她亲切握手,周恩来总理更是多次听她演唱,并称赞曲子谱得好,唱得不错,还给余红仙亲笔题词:“努力学习,精益求精”。1960年夏,上海评弹团在能容18000人的上海文化广场公演,余红仙怀抱琵琶,面对万众,满怀激情,以弹词演唱的新貌汇报展演,一举成功,掌声雷动。这也是余红仙公演《蝶恋花》的圆满成功。
1961年1月22日,在“上海之春 ”音乐会上,经著名作曲家黄贻钧配器,著名指挥司徒汉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伴奏,上海合唱团200人的合唱队伴唱,余红仙领唱了焕然一新的《蝶恋花》。她以抒情地演唱,唱出了伟人的气魄,其恢宏的气势轰动了乐坛,影响了全国。197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春天》,特邀余红仙拍摄演唱《蝶恋花》,作为推广歌曲,从此余红仙和《蝶恋花》走向全国,享誉海内外。
1985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参加“鼓曲新声”演唱会,余红仙在中央民族乐团的伴奏下演唱《蝶恋花》,又做了一次新的尝试。1989年初,余红仙在上海参加国际音乐节,与海内外著名歌唱家同台演出,又一次演唱《蝶恋花》。1989年7月,余红仙应邀参加演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演唱《蝶恋花》,由央视摄录播出。1994年10月1日,余红仙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演唱《蝶恋花》,江泽民亲临现场观看,余红仙饱受鼓舞。1994年,余红仙在上海商城剧院举办的“余红仙从艺四十周年演唱会”上,时年55岁的她,仍气场非凡,再一次成功献唱《蝶恋花》。
在多年的演出生涯中,余红仙和苏州、苏州评弹界也多有交集。据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袁小良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红仙曾和搭档多次来苏演出,演绎的《双珠凤》《描金凤》等书目受到苏州观众热烈追捧。她和袁小良恩师、苏州市评弹团老团长龚华声及其夫人蔡小娟交情颇深,常有来往、合作,曾在上海演绎龚华声原创的长篇弹词《三个侍卫官》。对袁小良及其夫人王瑾,余红仙也很是欣赏,曾多次指点两人,让他们受益匪浅。
(苏报融媒记者 姜锋 殷德泉供图)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