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旗铸魂担使命 守正创新奏强音
——苏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苏报记者 朱琦
亮点闪耀,催人奋进。铺开新时代苏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壮阔画卷,一笔一画书写的是文化苏州的江南新韵,一撇一捺勾勒的是文明苏州的时代新风,一颦一笑记录的是福气苏州的和美新颜。
灯塔引航,破浪笃行。一场场理论宣讲、一篇篇精品力作、一场场文艺演出、一次次文明实践……遵循着伟大思想的科学指引,印证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苏州考察,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引领苏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新成就,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
使命光荣,步伐坚定。苏州市委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统揽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切实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心无旁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舆论,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
旗帜引领方向,挺起理想信念“主心骨”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全市上下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把握战略定力、汲取智慧能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激发党员干部群众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
今年7月,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努力将苏州打造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的明确要求,对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重要部署。
学有所思,方能学有所悟、心有所信。12月5日,苏州市级领导干部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走在前列的要求是什么”“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下一步怎么干”进行研讨交流,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刻体悟真理伟力,深学细悟筑牢根基,让发展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措施更务实。
培根铸魂、启迪思想,让党的思想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在崭新语境下焕发持久生命力。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苏州日报社共同打造的“众说学习·名家说”年年“上新”,在彰显社科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理论宣讲重要阵地作用,邀请社科名家“烹制”思想盛宴,将线下活动与“云端”传播相结合,在思想引领中突出引导力,在创新方式中提升感染力,在渠道融合中增强传播力。
一场场涤荡心灵的理论学习,让学习的热潮从会场涌向一线,贯通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我市持续深化“众说学习”理论学习品牌建设,高质量举办“师说”“名家说”“新时代青年说”“百姓名嘴说”等理论宣讲活动,做实“百名局长百场宣讲”品牌,组织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高校院所、军营等开展宣讲活动。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近年来,苏州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苏州实践”“人文经济学”“苏州学”“江南文化”等重要课题,推进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开展兼具理论高度、国际视野、苏州实践的学术交流,深入挖掘丰富内涵特质,加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彰显城市品格、提振文化自信。
巩固舆论强势,壮大思想舆论“主旋律”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寄予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擂响“定音鼓”、唱响“主旋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为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一段段文字笔酣墨饱、一帧帧画面鲜活生动、一个个故事真切感人……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触摸发展脉搏、描摹时代底色,持续向外界传递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澎湃动力。
近年来,全市新闻战线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策划重大主题报道,开设《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非凡十年》《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走在前列》等专题专栏,把镜头和笔触对准基层一线生动实践场景、聚焦新思想引领改革发展的鲜活案例,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引领舆论先声,浓墨重彩地推出一大批有亮点、有分量、有温度、接地气的重头报道,凝聚起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
好故事要用心讲述,好声音要动情传播。今年以来,我市协助新华社围绕“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文经济学观察”主题在苏州开展蹲点调研采访,推出《双面“绣”姑苏——人文经济视野下的苏州观察》等系列报道和时评,有力展现了开放奋进的良好城市形象。
苏州新闻中心启用运营,中央广电总台江苏总站苏南记者站、中国日报国际传播培训基地等入驻苏州,在立体多样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我市媒体融合效应加速释放。我市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实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优化完善苏州新闻中心运行机制,提升“苏州发布”等政务新媒体水平。去年,“苏州发布”微信综合传播力指数列全省第一、全国城市榜(不含直辖市)排名第二。
在润物细无声中“出圈”,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11月16日,苏州博物馆大厅里飘扬出《茉莉花》的悠扬旋律。“文化使者”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携着与唐诗中江南的约定,在苏博、拙政园、金鸡湖音乐厅奏响“友谊交响曲”,续写中美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音乐友谊,翻开中美人文交流的美好篇章。借筒传声,借船出海。2021年,苏州与《中国日报》合作共建国内唯一的国际传播培训基地,开设苏州市海外社交平台账号“this is suzhou”,有效运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城市宣传,让苏州好声音在海内外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
赓续历史文脉,构筑文化发展“新高地”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和灵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新时代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源清流长,唤起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今年7月江苏书展开幕当天,第一批、第二批《苏州全书》出版图书共24种32册亮相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书香苏州馆,并对外进行销售。苏州自古以来著述宏富,文化典籍源远流长。2022年7月,我市启动《苏州全书》编纂工程,计划用二十年时间,对苏州地方文献资料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整理,编纂出版《苏州全书》系列图书不少于一千册,总文字量两亿字以上,至2041年完成。通过高质量的研究编纂,带领读者从浩繁卷帙中探寻江南文化脉络,从而推动苏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文化事业枝繁叶茂,精品力作润泽人心。今年7月,第五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由苏州芭蕾舞团创排、讲述“两弹一星”精神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壮丽的云》精彩绽放,震撼了全场观众。这部向研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工业领域科学家们致敬的壮丽舞剧,以肢体语言述说科研人员壮丽使命,开创了芭蕾舞科技题材之先河。
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年11月,在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苏剧电影《国鼎魂》获最佳戏曲片提名。这是苏州独有的非遗剧种——苏剧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继去年苏州出品电影《老鹰抓小鸡》取得最佳美术片提名后,苏州电影在金鸡奖上的又一次突破。近年来,我市在戏剧、音乐、文学、曲艺等各门类精品创作中屡获佳绩,超30部作品获评全国、省“五个一工程”奖。
初冬时节,位于姑苏子城的古吴轩书店(章太炎故居店)开门迎客,89载老洋房从民国穿越而来,重焕“新生”。在古吴轩书店、百花书局、国学大讲堂、古籍传习所等集阅读、学习、品茗、非遗为一体的综合美学空间里,前来“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在满园书香中领略章园独特的文化气质。“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一系列跨界融合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一道亮丽的风景。
入夜时分,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沧浪亭上演,游客们在“沈复”“芸娘”等昆曲经典角色的引领下漫步园林,聆听优美曲调,感受苏式生活的诗意。如今,中外游客们来到苏州,行走在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又添了一个念想——到“江南小剧场”看一场演出。2020年起,苏州启动“江南小剧场”演出,以传统曲艺、轻松喜剧结合室内演出、室外体验,创新阐释江南文化,让观众在与演员零距离沟通中享受苏式慢生活,营造“转角遇到戏”的城市艺术氛围。
涵养文明正气,培树价值引领“风向标”
城市的繁荣,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今年8月,26岁的苏州小伙顾智国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登上了微博热搜。他曾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饰演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少年,虽然出场不过3秒钟,但他心里已“埋下了一颗救人的种子”,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名捐髓者。
回首感人瞬间,总会让人热泪盈眶,心生敬意。顾智国的善举,是苏州市民将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缩影。截至目前,全市涌现出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全国重大先进典型18人次,中国好人185人(组),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28人(项),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1人,江苏最美人物40人,江苏省学雷锋先进186人(项),江苏好人283人(组),苏州市道德模范137人,苏州时代新人323人。全市上下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当先锋的良好风尚。
苏州处处都是古迹、名胜、文化,生活在这里的苏州人珍视这份福气,广大文化保护志愿者更是用心用情守护文脉、传承文明。在过去近20年时间里,1100多位苏博志愿社的专业志愿者,在苏州博物馆为观众服务1800多万人次、累计15万个小时,不但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了名城苏州深厚的人文底蕴,更让大家感受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温暖。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当前,全市近10万文化保护志愿者、3875个文化保护志愿服务组织,已累计开展各类文化保护志愿服务活动超两万场次,让灿烂文明在践行志愿初心中生生不息。
新人身穿旗袍,手持“囍”字,在花窗成对的园林中许下一生的承诺……今年七夕,全国首家设在古典园林里的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姑苏区耦园婚姻登记中心冲上网络热搜。将婚姻登记搬进园林中,这是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双棋盘”架构带来的惊喜之作。
借鉴古城“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布局思路,苏州将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三级网络和行业三级网络并行,形成了条块结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双棋盘”布局,以“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为枢纽,通过行业分中心与各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深入开展合作,资源共享、阵地共建、队伍共育、服务共联。目前,我市已建成16家行业分中心,累计打造特色行业文明实践点1500多个,文明的因子正浸润全市的每个“细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推进到哪里。对于劳动者,苏州充满尊重和善意。今年夏天,已经走过十一个年头的“清凉苏州”如约而至,搭建“清凉驿站”,让烈日下坚守岗位的人们喝杯水、歇歇脚。从最初单纯的公益行动提升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清凉苏州”已经成长为一棵挺拔大树,在炎炎夏日为苏城搭建起片片绿荫。
从民生到民心,文明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也让城市磁力与日俱增。一处处城市空间精致如画,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座座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在当下的苏州,美丽随处可见、幸福触手可及、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思想之光照亮伟大征程。站在新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新篇章,努力为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