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苏州产城人融合发展
时间:2023-12-26 17:02:14 来源:苏州日报

  □ 王晓东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苏州明确提出要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进一步优化户籍、社保等政策举措,吸引更多人口落户苏州,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重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加大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全方位打造“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将有效促进苏州产城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推进新型工业化,探索区域间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不断丰富产城人融合发展内涵。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苏州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苏州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布局海内外生产、制造、研发等基地,加快纳米技术、生物医药、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产城人融合发展内涵。

  为了推动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苏州先后涉及的跨区域科技创新“圈、带”有: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苏锡常通科创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例,涉及苏州的有支持以“一核”辐射带动北向、南向拓展带,以“两带”特色功能支撑服务“一核”,依托毗邻区产业链、创新区、交通网,支持苏州、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开放枢纽;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和测试结果互认互通,支持在虹桥—昆山—相城—嘉昆太协同创新圈等区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率先开放省市道路测试;支持上海、苏州联动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创新场景开放和应用互联互通;支持太仓深化中德合作(太仓)产业合作发展基地,打造对德合作新高地;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推进共建中新“国际化走廊”,不断拓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双向投资、金融与服务业等领域合作。

  2.加快打造新型产业创新集群,促进产城人融合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淘汰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逐步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方式、成果转化等能力。先进制造业要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要以《关于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意见》为指引,重点发展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氢能、数字金融、细胞和基因诊疗、空天开发、量子技术等。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上率先取得新突破,为全国积累经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发挥科创园区科技创新聚集力、创新力的重要作用。

  城市是空间,人是主体,要充分利用科创园区作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集聚创新要素、培育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经济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这种创业园区能够为企业提供聚集创新生态、促进科技转移、促进科技企业创新,以及深入了解市场的支持,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创新培育、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苏州应该在科创园区现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开展集中研究、协同攻关,以原始创新提供产业链上游源泉,打造政策、平台、人才、资本和创新成果最聚集的生命健康领域创新高地,构建具有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经济生态。

  3.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进程,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深化产业创新集群生态式发展。持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引进全国、全球知名高校来苏合作办学,共建具有重大战略性的合作平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打通研究成果和技术产品之间的“断裂带”。充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着力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创新梯队。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强磁场”作用,吸纳更多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各类科创载体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放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产城融合”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利用数据,释放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增长潜能。深入开展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提升大数据关键技术水平,培育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推进大数据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模式,激发数据创新应用活力,并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充分利用自身研究能力优势,注重场景、算法、数据、产品等各种形式的成果产出与转化。以人才为中心,深化“人到苏州必有为”的思想内涵,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创新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又是引领创新的核心。为此,应该加大吸引先进制造业人才来苏发展,持续吸引高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落户苏州,形成先进制造业人才的集聚优势。

  ★作者系苏州市职业大学石湖智库研究员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