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苏州圆桌 | 推动新型工业化,苏州继续走在前、做示范!
时间:2024-01-04 17:44:14 来源:苏州圆桌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新年伊始,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亲切勉励的苏州,召开了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

  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会议部署要求,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推动苏州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为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工业立市

  巨大的工业体量和强劲的制造业实力,是苏州作为世界经济引擎城市之一并参与驱动全球化奋勇向前的基石。

  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推动苏州工业不断实现新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连续跨越3万亿、4万亿两座高峰,规上工业增加值更是突破了万亿。

  强劲的工业实力,是苏州最响亮的名片。

  放眼国内,苏州是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苏州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21%、全国2.8%,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坐拥7家灯塔工厂、占全国1/9——它们全部都是智能制造的标杆。

  工业,对苏州GDP的贡献超过了40%。这是苏州最响亮的名片,是苏州最大的“看家本领”,也是构筑未来城市竞争优势的最强支撑。

  决不懈怠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能否与时俱进为强大的既有工业体系注入新兴技术与管理活力,直接决定着经济体的兴衰沉浮。大至国家、社会,小到地区、城市,概莫能外。

  辽阔的海外市场需求彻底激活了技术底蕴和创新精神,使得英国在低生产力的农业世界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对蒸汽机的娴熟驾驭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19世纪最为强大的国家。然而沉溺于低技术与高利润幻觉的英国人却对接踵而至的内燃机革命不置可否,不愿在国内投资新技术。面对笑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和德国的激烈竞争,20世纪初,技术落伍、甚至滑向“去工业化”道路的英国,最终丧失了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

  自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迄今,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下的最大受益者德国,一直就以精工制造赢得全球市场的广泛赞誉。不过遗憾的是,过于依赖廉价能源和专注传统制造业所带来的高收益,导致德国人对正在发生的以半导体、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领衔的产业革命反应迟缓。如今面对新兴经济体电动车锐不可当的崛起之势,以燃油车为标志、绵延自第二次工业革命红利的德国工业体系,已到了不得不加速转型的“抉择时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往重了说,一切引以为傲的经济成就,都是过去时。因为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产业升级不进则退。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无视竞争对手的突飞猛进,对新兴生产要素和创新治理模式不闻不问,就会在无意识间坠入盛极而衰的悲剧循环。

  人文底蕴深厚且一向敬重历史的苏州,深明此理,因此绝不懈怠。

  直面现实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最难掌握但又必须面对的不确定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当前,半导体的工艺制程正向物理极限快速逼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学习能力正不断超越人类想象的边际,新能源和新材料对工业文明的渗透与重塑展露出了颠覆旧世界的勃勃雄心;除了技术压力,国际上某些势力以美其名曰的“去风险”不断处心积虑扰乱全球供应链的行为,也极大增强了苏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创新驱动战略正深刻改变着苏州工业的基本面貌。

  在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历经风雨的苏州非常清楚,尽管工业基础令人艳羡,但转型速度不够快、新增长点支撑不够强等问题,仍然作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股负面因素而长期存在。强悍的制造业实力,转型成功,就是未来继续腾飞的引擎;转型磕磕绊绊,就是拖累社会进步的累赘。对此,苏州直面现实,从不讳言。

  如今,以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为契机,苏州决心牢牢把握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GDP迈上3万亿台阶;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奋力打造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五个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本次会议要求苏州努力实现“五个提升”:

  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0%以上。用3年左右时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47%、55%,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升到35万元/亩。

  企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累计培育年营收千亿以上企业10家、500亿以上企业20家,上市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300家和2.2万家。

  苏州拥有7家灯塔工厂,数量占全国的1/9。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4.35%以上,三年累计实施500项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件。

  数实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19%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3000亿元。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提升——建设100家左右“近零碳”工厂、零碳工厂。碳排放强度下降到0.76吨/万元,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9%以上。

  数字赋能

  为保质保量按时间节点实现“五个提升”的战略目标,苏州立志从强化产业体系打造、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强化产业创新引领、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和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共五个层面,展开“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其中,强化产业体系打造和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尤为引人瞩目。

  苏州将紧密结合城市实际,坚持抓主流、抓确定性,以创新、智能、绿色、安全为方向,加快构建由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

  苏州高度重视数字赋能的前景,扎实开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数字化发展高地。

  对苏州而言,数字世界已从梦想照进现实。

  智能化改造——进一步优化诊断评估、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快智能装备应用,打造更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建立全市智能化改造服务资源池,培育一批优质的本土服务商;再接再厉加大培育力度,到2027年,创建灯塔工厂不少于10家、智能制造工厂不少于300家。

  数字化转型——全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开发推广符合中小企业需求、高性价比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加大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研发推广力度,办好工控中国大会;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大力推动各类平台进开发区、进产业园,到2027年,培育2家本土国家级双跨平台,创建2~3个国家级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

  网络化联接——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特别是推进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在各类园区的深度覆盖,加快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昆山超算中心、吴江算力调度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智改数转提供有力支撑;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和工业企业开展深度协作,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探索典型应用场景,全链条全方位推进行业赋能应用;到2027年,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少于15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不少于100个。

  同时,苏州坚持“项目为王”,抓好“扩产投产、引进推进”,支持有需求的企业就地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到2027年,实施1000万以上工业企业增资扩产项目2500个。另一方面,苏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加快实施“工业上楼”,全面推行“数据得地”,未来3年每年新增产业供地稳定在2万亩左右。

  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苏州新型工业化提供了丰硕的人才资源。

  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苏州各地各部门要开拓创新、担当作为,着力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做强项目支撑、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健全推进机制,齐心协力把新型工业化推向纵深。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苏州,正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数实深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业化新路,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为全国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积累经验、提供范例!

  (圆桌观察员/顾善闻 图片来源:苏州日报 苏州发布)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