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吴江40年来的经济发展比作一部大戏,最主要的故事发源于小城镇,最精彩的情节发生在小城镇。”
近期,新华社旗下《瞭望》新闻周刊的重磅力作《重走费孝通小城镇调查“吴江路” 小城镇新发展多维观察》引爆舆论场,在费孝通教授《小城镇 大问题》发表40周年之际,让人看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小城镇的蜕变,同时,也让人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走好新时代“小城镇”发展之路。
“京杭大集”街区(资料图)
有经济学家曾表示,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根本原因。参照这种说法,县域经济的发展,部分也得力于“镇际竞争”,尤其是在吴江这种原来“一镇一品”就做得相当出色的县级行政区域。
40年来,依托各“小城镇”的出色发挥、水涨船高,吴江经济总量排名常年位于全国同类区域第一方阵,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辅相成,工业反哺农业成效显著。2023年,吴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1.8:1,城乡一体化水平全国领先,本土还培育了2家“世界500强”企业、4个千亿级产业。
与费孝通发表《小城镇 大问题》时的“语境”不同,快速发展几十年后,吴江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迎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比如,传统产业何去何从?千年文脉如何维系?怎样才能成为人口持续流入地并增加认同感?如何重振企业家精神?回答这一系列问题,依然要到改革开放中去寻找答案,更要处理好几组关系。
震泽彩钢板(全成摄)
首先是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吴江是江苏民营经济的“领头羊”。截至2023年末,吴江民营企业总数达9.76万家,散布在各区镇。这些民营企业,也是吴江真正的“家底”。不可否认,大多数民企依然从事着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这既是吴江发展实体经济、以现代制造业立区的底气,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要素制约。
对此,吴江的破解之道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早年推行的“亩均论英雄”机制,就是把有限的土地用在“刀刃”上,引入优质增量企业,推动存量企业主动转、主动改,以“智改数转网联”的成效,焕新传统产业。现在,“数据得地”“工业上楼”,已经成为吴江发展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共识。
此外,吴江还提出要壮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在目前基础上,放大同里区域能源互联网示范集聚效应,力争新能源产业三年迈上千亿级。再比如,在培育未来产业上,要发挥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平台作用,加快苏大未来校区二期、苏州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等。做好这些增量,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基本成型。
肖甸湖村(资料图)
其次,是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公元909年吴江建县,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同里、黎里、震泽,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南厍、溪港、黄家溪、龙泉嘴、隐读、开弦弓等各种类型的古村落星罗棋布,可以说,只要踏上吴江这块土地,就犹如行走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上,厚重淳朴之外,也让人感到分外亲切。
不可否认,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因素,吴江已有不少文化遗迹遭到永久损坏,但也保留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吴江立足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织好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的“双面绣”,利用数字化手段,引入市场化资源,不破坏原有肌理,做到保护性发展,更多体现吴江特色的江南历史文化空间得到了活态传承。
传统与现代,不仅体现在“物”的层面,也体现在“人”的代际传承上。吴江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有的还活跃在一线,更多的创二代、创三代正在涌现。与早期套利型企业家不同,这一代企业家,身上更多的是创新精神,他们更具备国际眼光与全球视野。一个有着稳定预期的未来,以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形成,对新一代企业家的不断涌现至关重要。
太湖新城(吴斌摄)
最后,是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在《小城镇 大问题》发表的40年间,吴江的小城镇形态与1980年代已经截然不同。比如当年费孝通笔下第二种类型的小城镇——盛泽镇,通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再加上合并了周边的乡镇,资源配置能力得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就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看,已经自然演化为一个中等城市,不能再以过去的“小城镇”眼光看待。
自2012年撤市设区,吴江从运河时代迈向太湖时代,太湖新城崛起,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几十年来,吴江始终强调城乡一体发展,处于城和乡之间的节点——小城镇,也因此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一直是人口净流入地。202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吴江要“新增户籍人口1.5万以上”。
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既事关外来人口对吴江的认同感,同时也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实施好民生实事项目的基本标准。唯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望过去40年,吴江因“小城镇”的故事而精彩,费孝通当年提出来的“问题”依然映射着吴江的当下。未来,吴江还将不断书写“小城镇”的精彩故事,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上快马加鞭,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更好,把高质量发展始终贯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个环节、各个阶段。
(沈振亚 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