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地评线】紫金e评:因地制宜,向“新”而行
时间:2024-03-07 19:55:49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又一次聚焦,再到这次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各地开拓新质生产力新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盲目跟风”,而要“练好内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不能套用单一模式和固定模板。因地制宜,需要合适“土壤”,如果不顾本地实际,简单“移植”,有可能导致“水土不服”;因地制宜,也需要认清形势,如果盲目“上马”,“打肿脸充胖子”,有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新的产能过剩产能。要立足本地实际,在“知己”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江苏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广大干部群众要牢记嘱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使江苏成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把总书记为江苏擘画的宏伟蓝图早日变成美好现实。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喜新厌旧”,而要“先立后破”。传统产业是很多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座,向“新”而行,不能搞“未立先破”,不能“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就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关系。对传统产业而言,通过新生产要素的赋能和原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可以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对新质生产力而言,只有夯实传统产业之“基”,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决胜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对传统产业“一弃了之”,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老树发新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接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凝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推动力、支撑力。(郭雪营)

责编:苏 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