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苏州喜婆婆带“百宝箱”赴英 俘获“老外”芳心
时间:2024-04-02 08:52:15 来源:引力播移动端

  伦敦时间3月31日14时,英国约克郡哈罗盖特城堡里,全体宾朋全部起立,用掌声迎接美丽新娘缓步走下阶梯,再由新娘父亲携手走进婚礼大厅。

  这场简约而温馨的西式婚礼,惊喜之处在于点缀着东方色彩。“喜婆婆”谢燕月身着礼装,手拿常熟花边拎包,“喜公公”商先生身着西服,站得笔挺。这对中国夫妻,带着两大箱国内亲友的祝福,不远万里来到英国,参加儿子商量与儿媳Jasmine的婚礼。

  听着竖琴弹奏出的动人曲调,看着迎面走来的一对璧人,几个月的筹备与忙碌有了回音,谢燕月夫妻二人激动落泪。

  东方文化在西式婚礼上氤氲,弥漫,发酵,传播……虽然山遥路远,所幸美美与共。

  婚礼在即,两个行李箱塞满“中国货”

  “老商,快去把我的行李箱拿来!”儿子商量娶了英国姑娘Jasmine,即将在英国举行婚礼,谢燕月夫妇早早订机票,查行程,收拾行李。

  “我们是中国人,去国外参加儿子婚礼当然要带上自己国家的东西。”谢燕月说。于是,大大的行李箱里,塞着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载中国人淳朴又热烈的爱意与祝福。

  身处苏州,夫妇二人特意准备了苏州非遗——苏绣,平整的紫色缎面上绣着朵朵君子兰,针脚细密,栩栩如生,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与清雅在光滑的丝巾上流淌。

  “一梳到白头,恩爱两不疑。”商量托人购置了常州非遗——梳篦,预备送给参加婚礼的女眷,也象征着与Jasmine忠贞美好的爱情。檀香木上雕刻着鲜花,工艺精良的木梳搭配小巧明亮的圆镜,别有一番中国风味。

  姑苏区非遗传承人胡月珍是苏州日报社退休多年的老记者,听说商先生赴英出席儿子婚礼,亲手钩织了中国结和福袋,传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谢燕月的闺蜜、常熟市中学的同事朱惬听闻商量结婚,非常激动,她是看着商量长大的。这次商量结婚,她专门去位于相城的中国珍珠宝石城挑选了珍珠,为Jasmine定制珍珠耳环和项链。

  满满当当的“中国货”里,“亮相”频率最高的当属常熟非遗——常熟花边。

  “我是常熟花边常熟市级非遗传承人,所以我的行李箱里,常熟花边肯定是不能少的。”一块钩织着常熟花边的台布、18张绣着宾客英文名字的花边方巾,一个绣着常熟花边的手提包……每样花边饰品,谢燕月都视如珍宝。

  一种花边,中西合璧。1917年,花边绣花技艺自欧洲传入常熟,兼收并蓄于地方绣花工艺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常熟花边。母女传习、姐妹同学、妯娌互教、姑嫂相授的绣花边场景成为常熟特有的人文风情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嫁女儿,常熟花边产品都是奢侈品。时至今日,我再把承载中欧两地记忆的常熟花边带到英国,希望我们的文化能越走越远。”谢燕月说。

  远赴英国,中国非遗俘获“老外”芳心

  “女士们、先生们请注意,乘坐MU551次航班前往伦敦的旅客,已经开始登机……”3月28日13时30分,谢燕月夫妇拎着两个24寸的行李箱,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航班,12小时后他们将抵达伦敦,奔赴约克郡,参加儿子商量的婚礼。

  登机后,谢燕月坐在座椅上,翻着随身小包,拿出一堆被裁剪成旗袍状的棉布,忙起手中的活计。

  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对儿子、儿媳的思念之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心,对传承常熟花边的责任之感,在谢燕月的指尖绽放,一针一线缝进布艺书签。半小时,一个旗袍样式的书签便“惊艳亮相”。

  “Jasmine很喜欢中国文化,所以趁着坐飞机的时间,我多做一点,一来解闷,二来能攒着送给Jasmine和英国友人,这是个宣传中国文化的好机会。”银针游走间,文化在传播。

  去年9月,商量带着Jasmine回到常熟,注册成为中国合法夫妻。商量带着Jasmine从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网狮园、平江路,到常熟博物馆、虞山公园,一路走一路看。两人还一起飞往成都,看到了Jasmine心心念念的熊猫和神秘辉煌的三星堆遗址。

  在中国期间,Jasmine品尝了许多中国美食,欣赏了众多优秀的中国非遗藏品。在“准婆婆”谢燕月的盛情相邀下,Jasmine为自己挑选了红色的常熟花边贝壳包,为外婆和妈妈挑选了两款融入欧洲工艺、点缀有万缕丝的口金包,带回了欧洲。

  “我这一辈从小也会做属于我们的特色手工,但是现在会做并愿意做的人越来越少。没想到你婆婆还在坚持,这很难得!”当时,Jasmine的外婆和妈妈收到万里之外的中国礼物,既惊喜又感动。

  “这次爸爸妈妈来英国,又给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精美的中国礼物,我们都特别高兴,特别期待。”Jasmine说。

  落地约克郡,踏入家门,“喜婆婆”谢燕月迫不及待打开行李箱。Jasmine当即戴起珍珠耳环、项链,在桌子上铺上常熟花边台布;Jasmine妈妈高兴地披上苏绣丝巾,在家挂起中国结;Jasmine外婆特别喜欢常熟花边,捧着谢燕月送的蓝色口金包爱不释手,专门为婚礼搭配了同一个色调的礼服……

  如谢燕月所愿,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满满的情谊,俘获了外籍友人的心。苏州“喜婆婆”的两个行李箱,跟随谢燕月飞越一万多公里,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华表千年,中国文化传承者在行动

  时间与天地,见证了华夏无数瑰丽与辉煌。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代代国人口口相传,手手相教,以相同的炽热血脉,点燃璀璨的传承色彩。

  2012年,民盟常熟市委盟员、常熟市中学高级教师谢燕月准备开一堂与常熟花边相关的民间美术公开课,但在网上搜集资料时,谢燕月惊讶地发现常熟花边踪迹难寻,“家家有花边,人人习针巧”的童年记忆被一篇《拯救濒临灭绝的常熟花边》的文章打破。

  赓续文脉,国人有责。让常熟花边被看见,被了解,被热爱,自此成为谢燕月一生所求。

  2013年,谢燕月在常熟市中学开设常熟花边兴趣班,和同事一起申报了苏州市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常熟花边传承的校本研究》。“常熟市花边传承教育基地”落户常熟市中学,在师生间掀起一股常熟花边学习与制作的热潮。

  时光流转百年,传统搭上现代的列车才能历久弥新。为了让常熟花边走进寻常百姓家,谢燕月把传统花边融入时尚服饰的设计,制作了一些符合现代审美的拎包、抱枕、靠垫、香包等常熟花边饰品,甚至尝试定制“常熟花边版”的旗袍,大受欢迎。

  2014年11月,谢燕月正式开始义务教授常熟花边制作,开通“花边爱好者”微信群和“五月花语”微信公众号,吸引来自苏州、上海、南京、云南等地上百名常熟花边爱好者,跟随谢燕月穿针引线。常熟花边开遍大街小巷。

  2019年12月,谢燕月获评“常熟花边常熟市级非遗传承人”称号。从一针一线启程,2024年已是谢燕月深耕常熟花边,传承中华文化的第12年。这12年,她走进常熟市小、中、大学,在常熟世界联合学院教外国学生做花边,深入常熟乡镇、街道、社区,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向学生、乡亲、新市民、网友传承花边技艺,并自筹资金建立常熟花边公益社。截至目前,谢燕月在苏州市范围内已开展常熟花边技艺传承教学活动300多次,她与她的徒弟们先后培训花边爱好者8000多人,还培育了一批常熟花边教师和数十个花边爱好者团体。

  传统与现代交融,继承与发展碰撞,蛰伏的陈迹历经沧桑岁月,在无数传承者的手上慢慢苏醒。中华文化浓缩着时间的厚重,承载着集体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绵延千年。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这是传承者的誓言,也是对后来者的期许。时代的洪流奔涌向前,具体到个人身上,不过沧海一粟,但谢燕月说:“我愿做一粒沙,尽我所能,传承非遗,也愿吾辈青年聚沙成塔,点亮华夏之光。”

  (苏报融媒记者 陈洁 见习记者 施含韵 文/图)

责编:吴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