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佳话,从戏里延伸到了戏外。花开时节又逢君,既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念念不忘”,又是百戏之祖与花园之城的“必有回响”。
昨晚(4月12日),芳龄二十的青春版《牡丹亭》,以精华本形式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献演。此次演出系“相约狮城 遇见苏州”文化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庆祝中新政府间首个旗舰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又以润物无声的江南文化,为中新两国深入交流、深化合作助力。
15年前,同样是在新加坡滨海大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品牌剧目青春版《牡丹亭》走出中国,在新加坡献演——新加坡,是该剧海外巡演到访的第一个亚洲国家。
彼时,距白先勇率一众专家、学者将青春版《牡丹亭》推上舞台、让一度蒙尘的昆曲走上复兴之路不过5年。
青春版《牡丹亭》能否完美回应新加坡观众热情的期待?没人敢“打包票”。年轻的主创们唯有背负压力,做到最好。那一次,观众用如雷的掌声给青春版《牡丹亭》献上最热烈的反馈。
青春版《牡丹亭》在汤显祖原著上,完全继承原词,经过精心梳理,以“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为核心的故事。精选其中二十七折,分为上、中、下三本。
全本演出要连续3天,每天3小时,足以让戏迷流连忘返,沉醉在昆曲美的世界。正如白先勇所言:“昆曲无他,得一‘美’字,辞藻美、舞蹈美、音乐美、人情美,这是一种美的综合艺术。”
时隔15年,青春版《牡丹亭》早已褪去了彼时的紧张与青涩,重新来到了花园之城。自2004年首演至今,该剧已在海内外演出近500场,演出足迹遍布海内外几十余座城市。前不久,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国台湾开启了“牡丹花开二十年—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暨500场庆演系列活动”,已圆满完成为期22天8场的巡演。
如今芳龄二十的她,与新加坡观众在老地方——滨海艺术中心重逢,戏票早早便已售罄。演出前一天,苏州民俗艺人在新加坡牛车水路演,记者在来看演出的新加坡民众中偶遇了正给其他路人推介苏州的吴阿姨。她告诉记者:“15年前白先勇带着青春版《牡丹亭》来新加坡时,我第一时间去看了,这一次也想买票,但是发现已经卖完了。其实苏州在新加坡的知名度很高啊,不用推介我们就知道。”
昨晚中场休息时,记者又注意到一位着盛装前来观演的新加坡姑娘,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看青春版《牡丹亭》,和之前我在上海看的原版很不一样,感觉更吸引人。”
还有两位坐在长椅上讨论男女主角的当地阿姨。其中的一位告诉记者,十几年前白先勇带着两位主演到中国台湾时,她正在那里求学。这一次在家乡再看青春版《牡丹亭》,感觉两位主演的样子没有太大变化,希望苏州的“江南文化”能更多地“出海”,与世界各地的观众相见。(苏报新加坡特派记者 王敏悦 文/摄 部分图片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提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