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他牵头集资建设横跨吴淞江的金华大桥,让四面环水的小村庄走出“孤岛”困境;他带领村民开垦鱼塘、建设厂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业,带领金华村成为村级收入超千万元、经营性资产近亿元的经济强村;他牵头成立昆山首个村级慈善工作站,亲自培育草根宣讲队伍,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金华村成为昆山首个“全国文明村”。
人物名片
汤仁青,原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党委书记。他先后荣获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者、江苏省劳动模范、苏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挥汗开河,架桥连民心
汤仁青一生与河流紧密相连,他亲自带头开挖浏河、太浦河、横贯泾河、市河,每一条河流的开通都凝聚着他的汗水与智慧。
1991年,汤仁青上任村书记后,面对金华村四面环水,村民出行只能依靠摆渡的困境,他四处奔波,筹集124万元资金,终于建成了横跨吴淞江的金华大桥,这座大桥不仅结束了村民出行靠船渡的历史,更成为了党群融合的“连心桥”,见证了汤仁青为村民谋福祉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在那年的昆山全市表彰会上,金华村的开挖拓宽河道工作荣获第一名,汤仁青流下了感动、酸楚的泪水。
艰难跋涉中,他忍辱负重,带领村办塑料厂起死回生,解决了100多名职工吃饭问题,连续多年利润超100万元。他在400多亩鱼塘复耕验收时,顾不上丈人出殡,舍小家为大家,为金华村淘到了“第一桶金”。
富民兴村,产业促兴旺
汤仁青深知,发展产业是带领村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他紧紧抓住了“鱼塘复耕、村级预留地、镇区西扩”三次政策机遇,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蓝图,带领村民开垦鱼塘、建设厂房、店面房。村级收入从2001年并村不足24万元,到2016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已达1980万元,可支配收入1453万元,村经营性资产近1亿元。他一步步将金华村打造成了一个富饶的村庄,用智慧和汗水为村民铸就了一个长期受益的“聚宝盆”。
汤仁青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和村民利益至上的原则,鼓励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引导他们种植特色农产品、养殖水产品等,自己带头腌制金华腊肉,当老百姓看到有销路,有钱挣,开始大规模腌制后他又专门帮村民联系销售渠道,为村民创造纯利润近250万元。他还牵头创办了富民合作社,引导百姓入股,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和技术,推动村内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汤仁青还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积极为村民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汤仁青的带领下,富民合作社逐渐壮大起来,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许多村民在合作社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宣讲文明,点亮新时代
作为一名老党员干部,他深知一个村庄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繁荣程度,更要看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于是,退休后的汤仁青并未停下脚步,积极投身于草根宣讲服务中,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论宣讲与金华村的实际相结合,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提高村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
他亲自培育了一支草根宣讲队伍,由村民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汤仁青的带领下,金华村的宣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他牵头成立金华摆渡人“老汤工作室”,通过“老汤书记讲党课”“书记沙龙”等载体,传递多年的农村党建工作理念、经验和方法。他热心公益,赶赴贵州省铜仁市,牵头碧江区坪茶村集中食堂送餐项目,为周边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暖心服务。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