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徐玉兰:34年如一日照料患病公公的好儿媳
时间:2024-10-12 14:02:12 来源:文明苏州

  在周市镇东明村,只要一提起徐玉兰,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难得的好儿媳。34年来,她用心照顾身患残疾的公公龚阿明,演绎了“儿媳胜女儿”的感人故事,用善行义举诠释着人间大爱。

  / 人物名片 /

  徐玉兰,昆山市周市镇东明村村民。

  1990年,徐玉兰与龚建国结婚后,淳朴善良的她主动承担起照顾患病公公龚阿明的责任。2011年,丈夫龚建国遭遇严重车祸不幸离世。失去家庭顶梁柱的徐玉兰没有被击垮,而是选择独自挑起家庭重担,只为让青年丧父的儿子走出阴霾、老年丧子的公公安享晚年。儿子成家后,她辞去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家庭,根据家人年龄和营养需求定制的“一餐三治”也在邻里间传为佳话。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晚辈们也都非常孝顺,传承着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她曾获“感动昆山”道德模范等荣誉。

  恪尽孝义 独自挑起家庭重担

  1990年,徐玉兰嫁给了东明村的龚建国,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当时,我公公腿脚就不好,我主动承担起责任,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徐玉兰说。那时候,一家人生活虽不算富裕,但也其乐融融,过得有滋有味。后来,为了让家人的生活更宽裕一些,丈夫开起了出租车,徐玉兰也应聘到企业工作。

  2011年,丈夫龚建国遭遇严重车祸去世,突如其来的变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公公整天沉浸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中,加上本有残疾,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同样沉浸在悲痛中的徐玉兰深知自己不能倒下,因为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公和还在上学的儿子,而她是全家人唯一的依靠。

  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公公,徐玉兰辞去离家远的稳定工作,而找了一份相对自由而又离家近的差事,在亲戚的企业食堂烧饭。“收入虽然少,但一家人能在一起,清贫也不怕的。”徐玉兰总是特别乐观。那时候,她伺候完公公吃早饭,就赶紧去食堂烧饭。等食堂饭菜做好后,她自己顾不上吃一口又急匆匆赶回家,再给公公煮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饭。

  不辞辛劳 “一餐三治”传为佳话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2017年,原先只是残疾的龚阿明由于年事已高瘫痪在床,同一年徐玉兰的大孙子出生,于是她连在亲戚食堂烧饭的差事也没做了,专职在家照顾年迈的公公和年幼的孙子。“好在儿子已经工作、成家,经济上也有了支撑。”徐玉兰说,尽管有苦难,但天无绝人之路,一家人勤俭节约,也能过得温馨自在。去年,徐玉兰的小孙子也出生了,一家人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每天早上6点,徐玉兰便开启了一天忙碌的生活,做早饭、洗碗、洗衣服、买菜、烧饭……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有一件事却在邻里间被传为佳话——徐玉兰每天做饭都要做三样:公公吃的一份,清淡、好消化;孙子吃的一份,软糯、营养均衡;自己和儿子儿媳吃的一份,就是家常便饭了。

  在很多人看来,同时照顾瘫痪老人和蹒跚学步的小孩很辛苦,但徐玉兰却总是笑得一脸灿烂。“对我来说,公公情况稳定、两个孙子乖巧、儿子媳妇孝顺,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再苦再难都坚持得住。”徐玉兰说。

  耳濡目染 孝善家风代代传承

  这几年来,徐玉兰还请人帮助公公进行理疗。遇上天气好的时候,徐玉兰就把公公从床上扶到轮椅上,一边抱着小孙子,一边推着公公外出晒晒太阳,让他听邻居们聊聊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这个儿媳妇呀,比亲女儿都好,晚辈们也都特别孝顺,这是我这个老头子的福分啊!”龚阿明常对人感叹地说。

  言传重于身教,受徐玉兰几十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里的晚辈们也特别孝顺。徐玉兰的儿子每天坚持照顾爷爷吃过早饭后才去上班,定期帮爷爷擦洗身体,有空就陪爷爷讲话聊天;儿媳勤俭持家,为婆婆分担家务,从不抱怨;大孙子只要一有好吃的,也会第一个想到曾祖父,早早地学会了分享与孝顺的美德。“孝老爱亲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徐玉兰笑着说。

责编:鞠静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