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前可见古人,后更待来者——“苏州地域文明探源”有感
时间:2024-11-07 14:11:27 来源:名城苏州网

  作者:袁琛

  7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苏州文广旅局主办的“游考古遗址,探源苏州文明”的研学活动,同历史爱好者、大朋友小朋友一道,赴一场千年之约,开启苏州地域文明的寻根之旅。

  阳澄湖畔草鞋山遗址,是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的宝贵遗存。一方矮矮的垒土封印着曾经鲜活的文物,经考古人员的双手,文物挣脱数千年的束缚,终于得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展厅内高耸的时间轴伫立,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代表时间的点闪烁流动,汇成一条时间长河。古拙的陶豆、精美的玉琮,隔着薄薄的玻璃,它们是否也在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属于它们的声音与沉默,动是强壮的人们挖掘运输陶土时铿锵的脚步,静是屏息凝神捏塑陶罐的专注。我们作为旁观者耳边似乎有熊熊火焰与风声交错的呼啸,澎湃着生命力的文物把我们带回古人身边,离他们是那么近,近到可以看清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场景:满头大汗等待在窑口边翘首以待,开窑的时候火光照亮欢欣的笑脸,他们粗粝的手轻轻抚摸陶器上神秘花纹,也把陶土的温度传到了后来人手中。

  还是这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打磨、雕刻着外方内圆的玉琮;还是这双手,转动、飞舞着,创造出圆润或尖锐的缝纫工具,编织出野生葛的织物。一片碳化的纺织残片,藏着古人智慧的韵脚,庄严的玉琮沟通着天、地、人、神,那个时代的波涛在现代展厅的光影里阑珊闪烁。

  有着丰富历史记忆的民族是幸运的,江河万里,文明不衰,午后细雨中我们到达张家港博物馆和黄泗浦遗址。看着东山村考古遗址中发掘的陶盉、陶甗等,不禁和现在的厨具对照,在科技不发达甚至谈不上科技的时代,珍贵实物是江南先民们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见证。勤劳的人们,苦心思考,一次次的尝试、努力生活的样子,都镌刻在斑驳陶器的裂纹上,远古的一瞬定格成了永恒。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黄泗浦遗址的黄土边,体会最深的是考古工作的艰辛。遗址没那么高大壮丽,却包裹着旧时光里天高地迥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不再隔纱望月,海上丝路商贾云集、扬帆起航的壮阔场景,破土而出,历历在目。同样在眼前渐渐清晰的是考古工作者耐得寂寞,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辛劳背影。来自远古的风细细碎语,他们继承着先贤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考古成果整理、阐释,克服困难、披荆斩棘,让文物“说话”,讲述苏州故事,传承历史底蕴,形成前进动力。

  考古遗址沉淀了一座城,博物馆是城市回望过去的眼眸,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姑苏城的过去,使千年后的我们能够“知来处,明去处”。这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少年儿童的参与,他们对知识和真理虔诚热爱,怀着爱国爱家乡的文化自信,会把寻根故事再讲下去。脚下的路如此踏实,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的使命,心存敬畏,对话古人;感悟当代苏州的凝集力和影响力,致敬这方热土;怀着对未来的期许,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