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游考古遗址,探源苏州文明”研学游有感
时间:2024-11-07 14:14:25 来源:名城苏州网

  作者:陈梓铖

  7月14日,坐上大巴,一场由苏州文广旅局组织的生动有趣、意义深长的探源研学之旅就开始了。

  一、文化标尺,稻作原乡

  第一站来到的是草鞋山遗址公园。

  走过“时空之门”,开启6000年的时光之旅;走近代代先民堆积而成的夷陵山,可以近距离观察远古的印迹;再往里走,一个草鞋形状的建筑赫然矗立,这是“行走在遗址间——草鞋山遗址保护主题展”。

  展馆内陈列有序,大量手制陶器引人瞩目。这些布满岁月痕迹的手制陶器兼具实用与美观,甑、豆、鼎、盉、匜、簋……形状多样、功能不同。以今天的审美来看,依然能感受到这些器物外形上的对称、圆润。光影之下,更显质感;裂纹之处,更显沧桑。文物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实物见证,草鞋山遗址的文物承载了灿烂辉煌的江南史前文明,是江南先民文化结晶的代表。

  走出展馆,领取了一本名为“寻迹草鞋山,知稻六千年”的文旅小册子,“知稻”巧用了“知道”的谐音,是为何?放眼望去,展馆外有一片水稻田,稻田里站着几位稻草人,微雨时分这片田地显得格外朦胧湿润。讲解员说,勤劳智慧的草鞋山先民打造了有人工灌溉系统的水稻田,水沟、水坑与田块沟通,来调节水量。为了让这苏州稻作文化的原乡“活起来”,考古工作者将远古时期的稻作文明,生动地复原在后人眼前。

  二、历史悠悠,博物之美

  张家港博物馆是一个很综合的场馆,集教育、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展览区以主题划分,有“长江文化”“东山村遗址考古成果”“黄泗浦遗址精品文物”“张家港历史文化”“张家港民俗文化”“书画艺术”“碑刻”等主题板块。

  博物馆作为一个信息量极大的场所,如何能让所陈列文物“活起来”?不同展区由不同的讲解员负责解说,各具特色的讲解引得听众的赞叹。中学生讲解员以其特有的青春活力,带来了生动活泼又细致入微的介绍;成年女性讲解员的介绍,大气而逻辑缜密,贴合听众的求知心理。

  文物身上固有的信息或许枯燥,但“让文物活起来”,在人的交流互动中赋予文物更多价值和意义,这种智慧和情怀,是最深刻的。

  三、通江大浦,过尽千帆

  黄泗浦,这个名字由何得来?浦,是水滨,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黄泗浦遗址,紧邻古长江南岸,这片黄色的土地,记录着江南先民的生活风貌,承载着唐、宋、明、清各个朝代的江南文明。

  一进入考古遗址区,满眼黄土,以及黄土上醒目的白漆标记。黄土遍布,带有天然的原始的沧桑感,如何探索?讲解员一一解说各个坑洞,揭开我的谜团。那些标记,原来各有用意,标记的是河道,是水井,是灶台,是房屋……先民的生活好似画卷般栩栩如生地铺展在眼前。或许他们与我们有着一样的生活模式,在房屋间穿梭,为饮食奔忙,甚至他们与今日的我们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喜怒哀乐。而这正是考古带来的人文意义。

  黄泗浦,过尽千帆,依稀可见久远的群星闪耀。

  四、结语

  中国古人有云:“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参观展馆、遗址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考古工作者或年轻或风霜的脸庞,看到了他们“让文物活起来”与新时代接轨、让群众能真切了解文物的艰辛不易。他们是真正的“嚼得菜根”者。

  于游者而言,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历史遗址、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人类文明成就的见证,保护遗址就是保护历史,保护千年的文明。这是每一个得先人润泽的后人的责任,这是每一个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责任。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