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三十周年。园区自成立起,就承担着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使命重任。正是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实现了从学习借鉴向品牌输出、从制造园区向创新园区、从先行先试向示范引领的转型跨越。三十年间,中新合作持续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江苏台记者耿昊东说:“从这座矗立在苏州大道的雕塑‘窗口’里眺望,东方之门等苏州地标跃然眼前。1994年,中新两国签署协议,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自此,园区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示苏州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而这片无名的水塘洼地,历经30年的开发建设,蝶变出一座创新之城、非凡园区。”
何以练就国家级开发区的标杆,苏州工业园区在中新合作的高起点上、在借鉴中先行先试。园区在国内率先引进“亲商”理念,与企业共成长。博世苏州是较早一批落户的外资企业。自1999年落户以来,企业不断加码投资,拓展生产、研发、供应链、服务等方面的本土化进程。今年10月,一座专研于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的新基地建成启用。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颖说:“我们的项目从签订土地合同到投产总计用时仅500余天,这样的营商环境为我们尽早抢得了市场的先机。苏州工业园区凭借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流营商环境,让包括我们博世在内的一众海内外企业能在这里放心投资、安心经营、顺心发展。”
以博世、三星、礼来制药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为园区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目前,园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超5100个,实际利用外资超400亿美元。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纳米新材料,两个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孤木不成林。园区还依托中新合作、苏州自贸片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开放创新平台优势,推动共建中新联合创新平台,引入大院大所等,营造创新发展的“森林生态”。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国家级和“中”字头的创新平台在这里扎根生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正在园区展现。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副主任、研究员李坊森说:“现在,我们真空互联实验站已经服务用户超过了10万个小时,合作课题的量也已经都有800多个。我们正在开展真空原子级的制造工艺,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把我们信息材料和信息器件的制程进一步推向原子级,为国家的信息材料和器件提供动力。”
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三十年间,在这片土地上淬炼而成的园区经验在双向开放中不断走出去,分别设立在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区的中新商务中心,成为小而美项目的探路窗口;江苏、浙江、安徽、新疆、宁夏、贵州等6个省份落地园区合作项目11个;一批改革经验在国家和省市层面推广。穿梭于金鸡湖两岸,当年的园区手绘规划图蝶变出一座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30年间,苏州工业园区GDP从11.32亿元增至3686亿元,年均增长22.1%;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外企业从150家增至18.8万多家;单位土地税收收入为每平方公里2.7亿元,位列江苏首位;连续八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摘得桂冠。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说:“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我们将持续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和苏州自贸片区的建设,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发区治理样板。”
【时空短评:开放创新立潮头】
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砥砺前行。作为中国第一个跨国合作的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30年的发展,以何勇立潮头?是开放的底色、创新的动能、亲商的营商环境,推动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使园区成为全国开发区的标杆。而立之年的苏州工业园区,有底气,也有使命,以更大格局、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创新不松懈,描绘下一个30年城市发展向前、向上的美丽画卷。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耿昊东 郭彧 李凯 吴帆 时绘 田远 尹美又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