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园区经验”教育基地,有这样一句醒目标语,“苏州工业园区向全世界开放”。开放,正是园区发展的鲜明底色。从外资高地到如今的“引进来”“走出去”并进,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园区正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抢抓机遇、书写未来。
在丹纳赫的生产车间,免疫诊断仪器在机械手的协同工作下完成组装并投入测试。眼前的这条产品生产线,覆盖的种类多达35种,自动化率超过95%。生产的各类仪器,将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的分析诊断服务。
“该系统在3秒内就能检测出患者的标本信息,如采血量、血清量、待测项目。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于国内三甲医院。”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杨海洋介绍。
作为来自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型投资集团,丹纳赫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以来,研发和生产免疫、生化等多种临床诊断用的试剂和仪器,并向中国和全球市场供应。2021年,丹纳赫在园区投下了进入中国以来最大的单笔直接投资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
“我们工厂是1997年在园区成立的,是首个在国内投资建厂的IVD(体外诊断产品)企业,2021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新建的医学诊断平台中国研发制造基地,在2023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全面的量产,今年对比去年产量是翻倍的。”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苏州)有限公司高级运营总监吴洁告诉记者。
不只是丹纳赫,今年,博世集团史上第二大投资、总额约10亿美元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也在园区启用,罗氏诊断在华最大单笔投资项目同样落地园区。外资企业不断加码园区的底气从何而来?或许通过一封感谢信就可以知晓。
“苏州是一座开放创新的城市,拥有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苏州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并在罗氏中国本土化发展战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写下这封感谢信的,是远在瑞士的罗氏诊断全球运营总裁肯特·科斯特。近年来,罗氏诊断逐步在园区建立起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诊断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得到了园区的大力支持。良好的商业环境、开放创新的生态,对罗氏苏州的强劲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罗氏诊断苏州总经理马凯表示。
超2000家生物医药企业、完善的产业生态、上下游供应链的高度本土化以及开放平台的广阔机遇,用很多外资企业负责人的话来说,园区早已不光是“值得来”,而是“离不开”。
“园区招商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当好‘链接者’,鼓励跨国公司在苏州当地开展孵化创新和股权投资,推动跨国公司在苏州扎根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白新宇说。
开放是园区与世界的双向奔赴,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在贝昂科技的生产线上,每天都有上千台空气净化器打包发货,发往全球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不用换耗材,水洗就可以使用,那这个技术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很多用户的青睐。”苏州贝昂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宏宇向记者介绍。
早在2017年,贝昂就成立了海外事业部。面对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渠道渗透等多维度挑战,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服务,帮助贝昂顺利跨境出海。
“传统的外贸是一个卖货的模式,只是把产品做出来,把货卖给别人,而我们是品牌出海,所有国外本地的合作伙伴也都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80%是海外的业务,目前为止有进入96个国家和地区。”苏州贝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章燕告诉记者。
今年,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与投资促进委员会共同推出“企业出海一件事”,构建从境内到境外、从出海前到出海后的企业出海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近年来,园区一批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们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构建全链条的出海投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集成化、一站式、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助力企业踏浪前行,行稳致远。”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祖斌表示。
作为江苏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截至目前,已有10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投资174个项目,累计引进外资项目超5100个,实际利用外资超400亿美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坚持开放创新,发挥好国际商务中心的作用,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的‘623’产业体系,对所有的产业链进行分析研究,聚集海外的人才、技术、项目,能够到苏州工业园区来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促进委员会主任蒋卫明表示。(记者:孙宜灏、支俊)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