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迎来开学日,各学校应高度警惕诺如病毒的集中暴发。此前,国家疾控局曾发布《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根据技术指南,学校等重点场所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后,应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尽快采取消毒措施。当患者在教室或集体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呕吐时,应立即引导其他人员向相对清洁的方向转移,并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重点消毒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及其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餐(饮)具、厕所等。
技术指南明确,诺如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强,酒精对其无效,应选用高水平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完全覆盖,消毒至作用时间后,小心清除干净。对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5000mg/L至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完全覆盖,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污染物。
技术指南还要求,重点场所要做好预防性措施,包括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可对重点部位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适宜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若有员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不得带病上岗(课),必要时前往医院就医等。
诺如病毒是什么?有哪些特征?该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有何特点?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
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在0℃至60℃环境中均可存活,还具有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极易造成反复感染、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诺如病毒耐酸,不容易杀灭,连75%的酒精都对它没辙。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感染诺如病毒,有什么症状?
诺如病毒具有全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剂量低(低至18个病毒颗粒即可引起感染)、感染后潜伏期短(通常24—48小时)、排毒时间长(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外环境抵抗力强(可在0—60℃温度范围内存活)、免疫保护时间短(感染后免疫保护持续6—24个月,同一个体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等特点。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或其中之一,一定不要盲目服药,要遵照医嘱立即就医:
1.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2.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腹泻次数从几次到数十次不等,粪便稀水样,无脓血样便。
4.儿童易出现呕吐症状,成人多出现腹泻症状。
感染诺如病毒,该怎么办?
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多为轻症,一般1至3天即可自愈。患者可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严重时需就医。
1.轻度脱水时,可饮用不含咖啡因和酒精的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
2.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另外,此病目前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正确洗手
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食物煮熟
处理食物要彻底洗干净,食物必须熟透后再食用,不饮用生水。
科学防护
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做好隔离
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国家疾控局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