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专项部署,苏州市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围绕打造“吴游无虑”品牌项目,为广大老年人安享晚年营造清朗、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维护老年游客的合法权益,以防范打击涉及旅游养老诈骗为切入点,采取“苏州评弹”“微情景剧”等艺术形式,拍摄老年群体身边发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视频,加持网络矩阵、圈群等多渠道宣传,沉浸式地自然带入涉旅防养老诈骗普法宣传,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旅游反诈微情景剧《陷》,获省文旅厅“先锋”优秀微视频;苏州评弹《旅游风波》在省“法治惠民进乡村文旅执法暖心行”主题活动中展演,线上线下展播50多场次,宣传老年观众约11000余人次。拍摄符合小朋友风格的《林渡暖村普法专列》,助力东林渡村渡渡号、暖暖号成为网红打卡小火车。吴中区网络普法宣传助力,打击查处涉嫌养老诈骗、非法集资旅行社10家,涉案资金1.56亿元,有效守护了老年人的“钱袋子”。
(一)小故事新模式
普法宣传中,许多法律法规,听起来枯燥无味,但如果把它故事化,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赋予艺术加工,老年人就很容易接受,甚至很难忘记。实践中,我们针对老年人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较弱的问题,树立故事理念,注重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大主题”切换成“小情景”,把“大活动”聚焦于“小群体”,从老年人报团旅游易被诈骗的“小切口”入手,诠释涉旅防养老诈骗的深刻主题。通过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苏州评弹”“微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充分融入吴地文化、江南风光、吴中景点等地域特色地标,以老年人熟知的场景和旅游片断,将受众自然带入剧情,增强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立足于“可视化”“互动式”“沉浸式”,揭露涉旅养老诈骗惯用“套路”和手法,深度挖掘旅游养老诈骗防什么、怎么防的过程,提升预防涉旅养老诈骗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云矩阵微传播
依托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利用线上传媒、线下讲堂、网络执法互融方式,着力构建防范涉旅养老诈骗网络普法宣传云端矩阵。开展在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建设和运营“吴中太湖文旅”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视频号、小红书推广号等,发布推文380余篇,设计发布各类主题海报60余张,微博累计发布各类资讯1300余条,视频号发布视频90余个。主动向移动端发力,注重分众化、互动化,进行差异化投放和分众式传播,开展到点、到户、到人的精准传播,打通涉旅养老诈骗网络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结合“五一”“十一”等黄金周,借助苏州市电视台、看苏州APP,制作防范涉旅养老诈骗宣传节目,在各网络客户端、轻轨交通等平台在线播放。联合同程旅游在线ATO,安排执法队员携小朋友,拍摄儿童风格的《林渡暖村普法专列》宣传片,助力东林渡村渡渡号、暖暖号成为网红打卡小火车,网红打卡点反过来又助推涉旅养老诈骗网络普法宣传。各街道社区充分利用 “百姓讲坛”“群众议事厅”“网格员”等载体,推动网络普法宣传短视频进社区、进商圈、进景区等,在太湖旅游度假区、木渎古镇、镇(街道)文体中心、村(社区)老年活动室等点位滚动播放宣传视频,持续营造法治浓厚氛围。
(三)多队伍大网格
网络执法队员运用近两年查处的涉旅养老诈骗案例,在线开展“以案释法”活动,从案情介绍、案件调查及处理、法律分析、查处的典型意义、案件的特殊性等方面,以事说法、以理喻法,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使法条法理深入人心。发动乡镇村落、街道社区的网格员力量,开展“进圈入群”活动,将涉旅养老诈骗案例和注意事项,延伸传播到百姓微信群,让老年人对网络普法“触手可及”。携手苏州城市学院,联合组建执法队员和在校大学生网络普法志愿队,借助传媒学院资源和大学生网络思维,以“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一)文化赋能普法“接地气”
积极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文体旅系统队伍优势,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江南传统文化相结合,把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热点难点通过文艺作品生动展示、广泛传播,将法治文化送到群众身边,送进群众心里,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数字赋能普法 “聚人气”
着力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载体,创新运用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拓宽新媒体宣传矩阵,促进普法工作由原先的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将“单一”的文字阅读拓展为“多维”的音像宣传,让普法教育有形有声、入脑入心。
(三)多方联动普法“增底气”
牢固树立普法“一盘棋”思想,加强与上级部门、地方单位、高校院所的有效联动、深度合作,多元拓展普法队伍建设,针对企业、校园、社区、景区等不同普法对象和场景,构建普法宣传联合体系,持续提高法治宣传的质量,实现社会和法律效果双赢。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