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李袁村新“三驾马车”为乡村振兴提速
时间:2025-05-24 10:16:31 来源:姑苏晚报

亲子家庭在虞源李果蔬种植示范园采摘小番茄。 记者 陈洁 摄

优美的村居环境引来村民竞相拍照。 记者 陈洁 摄

  今年“五一”假期,常熟市碧溪街道李袁村又热闹了一把!第二届“文韵李袁”五一乡村市集在该村乡村会客厅精彩上演,以“乡村小市集 百姓大舞台”为主题,带来了一场融合乡土风情与现代活力的田园盛宴。

  村干部忙张罗、村民们秀绝活、主理人亮招牌,一场精彩的活动,是李袁村蓬勃向上发展姿态的缩影。在李袁村,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村干部:啃下发展硬骨头

  一边是乡村集市人头攒动,一边是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热烈讨论,联系干部与李袁村党委书记袁新春一起,和村民们共话家长里短。“袁书记,我家门口那块地……”村民的话刚起了个头,袁新春已经掏出笔记本记了起来。

  这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的“心头事”,也在一笔一画中勾勒出李袁村如今一块块“金字招牌”: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楹联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

  时光回溯,几年前的李袁村还是另一番光景:企业拖欠租金,老旧工业区厂房破旧,村居环境跟不上发展形势。

  破局从“最难啃的骨头”开始。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工业区租户,第三方测绘报告、租金标准公示表成了他们随身携带的“法宝”。打出一套“组合拳”后,村里的“三资”管理更加规范。

  随之而来的老旧工业小区提升改造又是一场“硬仗”。12家企业要在短期内搬迁,不少老板直接拍桌子。村干部们一家家蹲点做工作。在各方的努力协调下,所有企业按期清场,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如今,焕然一新的李袁智造产业园已入驻16家专精特新企业,年租金从250万元跃升至1060万元。2024年度李袁村村级财力2382万元,村集体总资产攀升至3.6亿元。

  夯实家底的同时,村干部们把目光投向了村居环境整治提升。李袁会客厅门口就是该村积分兑换超市,里面设置了兑换规则展板,乡村治理积分考核标准及办法也从1.0版本升级到现在的5.0版本、“乡村云”使用流程等详细信息,让村民们一目了然,轻松享受“环境换积分,积分换好物”的便利和实惠。

  走在今天的李袁村,处处能感受到村干部的用心:村内24小时政务服务点昼夜不歇,一类、二类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覆盖,历史名人馆内,孩子们听着“孟宗哭竹”的传说和季氏家风家训的故事,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青砖黛瓦间。

  “让李袁村的乡亲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村干部们朴素的愿望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变成现实。

  原住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热闹的乡村市集在精彩的民俗表演中开场。

  腰鼓队的阿姨们踩着十字步率先登场,红绸腰带随着“咚咚嚓”的节奏飞扬,鼓槌在指尖转出花来,引得围观孩童阵阵惊呼。

  这边腰鼓队刚下场,那边舞龙队的阿姨们已经扛起红蓝相间的龙身。随着鼓点骤响,龙头猛地一昂,十余米长的龙身顿时活了起来,在场地中央翻飞盘绕,带动了全场氛围。

  几年前,季勤芬和村里姐妹们赶集时临时组队打连厢,一支热热闹闹的民间艺术队就此成立。她们的情绪就像美丽庭院里新栽的月季,一节一节往上蹿。“我们还有好多不同的队伍,我还是志愿者舞蹈队的成员。”一旁排练的袁丽娟接过话茬。

  李袁村还发布楹联版村规民约,并启动“文明倡导”接力行动,由志愿者宣传带动村民践行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日头渐高,市集飘来南瓜饼、棉花糖的甜香。腰鼓队的红绸还在一闪一闪地跃动,就像李袁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跳越带劲。

  主理人:焕发乡村新活力

  今年3月,碧溪街道发布乡村主理人招募计划,受到一批有志于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年轻人青睐。

  在乡村市集启动仪式上,3位乡村主理人正式入驻。时叶茶文化主理人时洁是土生土长的李袁村人,她说:“很高兴能为家乡的农文旅产业发展出力,我在这里做着热爱的事业,推广茶艺、普及茶文化。”

  一边是新主理人信心满满入驻,一边是老主理人热火朝天迎客。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主理人成为活跃在农村大地的新生力量,他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乡村能人,有的是从城市返乡的创业者。

  在李袁村,已入驻的十多个乡村主理人项目为村子带来别样风景。

  诗琴木韵,让乡村“雅”起来——常熟市作协李袁文学交流基地、虞山诗社创作基地落户李袁,让诗与生活在这里温柔相遇,滋养人们的心灵。松弦古琴文化工作室以虞山派古琴制作技艺为研究基础,将悠悠琴声送入千家万户。钱春虞红木雕刻工作室探索“非遗+文创”模式,在方寸之间雕刻情怀。

  土布鲜花,让乡村“潮”起来——钱卫丹土布工坊将非遗土布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靛蓝扎染的杯垫、拼布刺绣的胸针,让土布变身潮品。花时间花艺提供从微型桌面盆栽到大型景观绿植的全品类植物,释放绿色治愈力。问村雅院里,游客们开心团建,扎艾草、品香茶,竹筛里蒸好的糕点冒着热气,随手一拍就是朋友圈“爆款”。

  瓜果满园,让乡村“甜”起来——虞源李果蔬种植示范园里,樱桃小番茄、水果小黄瓜、贝贝小南瓜……种类丰富的果蔬采摘体验带来不一样的“蔬”香气。吉礼葡萄家庭农场里,单株挂果超千串的“江南葡萄王”成为网红。在礼缘葡萄家庭农场,“晴王”葡萄成为超市热销产品。

  农趣美食,让乡村“嗨”起来——林禾农庄集“农耕文化+乡村研学+康养旅居”于一体,打造生态乡村游示范。综合性乡村文创场所禧铺·礼园,成为乡村中的“百变”文化沉浸体验空间。水上田园餐厅,本帮菜品邀游客“乡”约四季美食。新村食府的特色“小海鲜”吸引一拨又一拨上海游客。

  “这些主理人项目给村里带来了无限活力。”袁新春看着热闹的村庄,脸上写满自豪。乡村主理人项目就像一颗颗明珠,串起了李袁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版图。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碰撞出火花,乡村振兴的画卷越发绚烂多彩。

  记者手记

  于时代浪潮奔涌处,李袁村恰似一幅徐徐铺展的诗意长卷。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晕染出独特而迷人的色彩,其发展历程暗藏着乡村振兴的深邃哲思与动人韵律。

  村干部用智慧与汗水为乡村发展清障拓路,昭示着乡村振兴需无畏的开拓者,方能迎来发展的曙光。原住民是乡村的灵魂,他们用双手扮靓家园,用热情传承文化。这彰显着人民的力量,唯有唤醒村民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乡村振兴才能拥有永不枯竭的内生动力。乡村主理人带着新理念、新创意,以多元融合的智慧开拓出一片充满希望的天地。李袁村以村干部破题、原住民筑基、主理人赋能的协同模式,揭示了乡村振兴的真谛:各方力量相互成就、同频共振,方能在广袤乡村大地上奏响激昂的时代乐章。(记者 陈洁)

  专家点评

  李袁村紧紧抓住村干部、原住民、主理人三支队伍,推进老旧工业区提升改造,实施积分兑换制度,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成为“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典型案例。李袁村的创新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突出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强村富民,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才能开辟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相协调的新局面。(常熟市党建学会常务副会长  章桂生)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