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渎实验小学旧址近日完成一期改造,以“木渎蓝湾文旅街区”的身份正式对外亮相。这座始建于1904年的校园建筑群,在保留大部分原貌的基础上,被改造成集合餐饮、零售、文创等业态的商业街区,成为木渎古镇在历史建筑保护和商业开发相结合方面的新尝试。
蓝湾文旅街区内部。记者 刘达/摄
木渎实验小学的前身是1904年由乡贤顾肇熙等人创办的“木渎公立初等小学堂”。2009年学校迁至新址后,老校区的活化利用便成为重要课题。
街区保留了大部分老校舍。记者 刘达/摄
在经过多次调研、沟通后,木渎镇与江苏蓝园文化产业集团达成合作,江苏蓝园文化产业集团成为项目的改造方。据该公司苏州二区总经理潘金介绍,改造遵循了“应留尽留”的原则,保留了校舍建筑、南街片区的部分民居以及馀里楼等特色建筑,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植入符合当下消费需求的商业功能。
如何让老建筑在新时代中承担起新使命?答案是文旅赋能。街区依托木渎古镇深厚的文脉底蕴和旅游资源,以“江南文化+文旅消费”为核心进行业态规划。曾经的校史馆、老教室等空间被精心设计为文化展示区,让市民、游客能“触摸”到苏州百年教育的变迁。街区还计划通过主题展览、非遗工坊、沉浸式剧场等形式,生动再现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
在运营构想中,街区将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引入网红书店、文创市集、艺术工作室等业态,同时深度结合木渎的山水园林特色,布局餐饮休闲、夜游经济等配套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日游古镇,夜赏蓝湾’的全时段文旅体验,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潘金表示,通过植入文化创意、民俗手作、影视媒体、亲子研学等多元业态,街区将成为一个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枢纽,既满足在地居民的品质生活需求,也为游客提供更具深度的文旅产品。目前,街区招商工作已全面启动,出租率达50%。(记者 刘达/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