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乡镇医院20余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深耕骨科领域。他说:“宁愿自己多受累,要让病人少遭罪”,面对患者,他用心问诊、精准诊疗,力求患者少花钱、免开刀,深受群众好评,甚至吸引北京、山东、安徽、黑龙江等地及国际患者前来求诊。为方便上班族错峰就诊,常加号至上百个,牺牲用餐与休息时间接诊。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医生陆青。
/ 人物名片 /
陆青,男,1982年9月生,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
陆青秉持“悬壶济世”的信念,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深耕骨科领域,二十余年勤学不辍,精通中医药传统技法,练就了融中汇西的诊疗本领。他擅长运用针灸、推拿、针刀、正骨等疗法,结合中西医疗法破解上百例骨科陈年杂疴,帮助众多深受骨折及骨关节病痛的患者康复如初。面对后辈,他倾囊相授,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科内年轻医师共同成长,成功完成省基层卫生院特色科室和省五级中医馆创建工作。他曾获苏州市“医德医风标兵”等荣誉。
“只有妙手回春,方能悬壶济世”
在陆青的诊室里,有一块“悬壶济世”的匾额。他说,“悬壶济世”是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钻研医术,只有拥有精湛的医技,才能救人于病痛。
陆青的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进入医学院后,每个周末他都会去当地医院观摩学习;医学院的第二年,他就利用寒暑假到苏州名医周才生医生的门诊部去见习;入职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后,他拜师骨伤科主任、国家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龚正丰,习得很多真传。
多年的勤学苦练,陆青掌握了一手融中汇西的本领,擅长颈、肩、腰、膝等关节疾病的诊疗,特别擅长对颈、腰椎疾病的保守治疗,可常规开展中药、针灸、推拿、小针刀、穴位注射、正骨手法等多种治疗手段。他还采用中西结合综合疗法,辅以正骨手法、小夹板、石膏固定等,让无数深受骨折和骨关节病痛折磨的患者恢复如初。
陆青的医术在长三角医疗界迅速“出圈”,不仅苏州本地的患者纷至沓来,外地病人也慕名而来。一名浙江老人因颈肩部疼痛剧烈,原打算在杭州接受手术治疗,术前三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赶到陆青诊室。陆青现场实施针刀和手法治疗,连续治疗7次后,老人的病神奇地痊愈了。
“宁愿自己多受累,也要让病人少遭罪”
“做医生的就要多为病人着想,宁愿自己多受累,也要想尽办法让病人少遭罪。”陆青坚持每天坐堂,对每一位病人、每一份诊断报告、每一张CT片子,都会用心问诊,对症下药,尽量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
名气响了,前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针对上班族患者,陆青推出了错峰就诊,把早晨和晚上的时段让给这些“专属患者”。医院给陆青诊室设定的日门诊量是20个号,可前来求诊的病人要超过好几倍,好多病人虽然没有挂到号,却依旧站在走廊里不肯离去。
望着那一个个企盼的身影,陆青的心里不是滋味。“这些病人特别是外地病人来一趟医院不容易,今天治疗不了明天还得来,路途往返折腾不算,还要多遭受病痛的折磨。”于是,他毅然拿起笔来给病人开加号条,这一加就是上百个号,陆青只能把午餐时间挤出来,把下班时间往后推。他的团队也积极配合,不接诊完病人不收工。
“医者仁心,就得把病人当亲人”
在陆青的诊室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吃饭怎么样?睡眠怎么样?疼痛感觉好些了吗?”面对患者,陆青如待老友一般,整个诊治过程如聊家常,春风化雨。病人带来的检查报告、诊疗记录和病历,他一一细心查看,根据不同病症,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为了能及时接诊,陆青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无论是刚回到家的夜晚,还是合家欢聚的节日,只要患者或患者家属来电咨询,他总是耐心答复。对于行动不便的本地老人患者,有时他会下班时专程当一回司机送病人回家;有时还会因为一句承诺,利用休息时间,赶去病人家中医治。“看到病人疼痛减轻了,能够站起来了,我感到很欣慰,也很满足。因为世界上少了一个病人,多了一个健康的人。”陆青说。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