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苏州 专题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今天4时34分,苏州正式进入处暑
时间:2025-08-23 10:32:36 来源:苏州新闻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今天(8月23日)4时34分,我们将迎来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

  “处”者,去也。暑天的炎热逐渐褪去,凉爽的初秋华丽登场,凉意渐起,秋水潋滟,天空瓦蓝,淡云舒卷,渐渐刮起的凉风,微微泛黄的树叶,都是迎接秋日的姿态,新一轮物候的更替在逐渐拉开序幕。

  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立秋”只是概念上的秋至,而真正气象上的秋天要等到处暑之后。处暑时节,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增大。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处暑之日“鹰乃祭鸟”,说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后五日“天地始肃”,这个“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清,因“肃”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

  三候禾乃登

  再五日“禾乃登”,“禾”即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这是五谷丰登的时节,正如民谚所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美食

  对于市井的老饕来讲,处暑则是大快朵颐的时节。俗话说“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此时的鸭子最为肥美,因此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老苏州也有这一传统,最爱的莫过于“苏式酱鸭”,扁尖老鸭煲也甚是美味。

  当然,苏州的处暑美食可不只有鸭子,众多当季的地产好物陆续迎来最佳赏味期。

  水红菱

  又叫“苏州红”,是苏州人喜欢的“水八仙”之一。水红菱一般都是生吃,甜甜的、脆脆的,十分爽口,可以清热止渴,不过也要适量,不可多吃。

  鸡头米

  鸡头米又称芡实,一直是苏州人喜爱的时令美食。在沸水里煮了之后,加入几块冰糖,直接一边喝一边吃。虽不是苏州独有,但苏州的芡实就像苏州话一样软糯~

  马眼枣

  苏州三山岛特有,马眼枣一般要二十多年才会结果,受湖岛水土的影响,结出的枣子与一般的白蒲枣相比,果粒大,水分多,口感酥脆鲜甜,特别适宜鲜食。

  鲜肉月饼

  肉香多汁,皮酥香脆,肉食爱好者怎么能错过这样一种美食!

  桂花糯米藕

  秋天的鲜藕正当上市佳期,桂花糯米藕将清脆的藕、糯软的糯米、香气浓郁的桂花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少苏州人的最爱。

  处暑时节,还可以来上一杯酸梅汤。老苏州有谚语“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苏州还有“处暑十八盆,白露身勿露”一说,意思是过了处暑,还有十八天左右比较炎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处暑之后,新秋之时,虽然秋高气爽,但“秋老虎”余威犹存,“秋乏”也会开始出现。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多伸懒腰,有助于缓解疲乏,也能为冬天的来临养精蓄锐。

  处暑养生

  处暑后气温下降,天气开始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加大,要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此外,要常通风换气、勤洗手、少聚集,防止胃肠炎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在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莲藕、银耳、雪梨、百合等,少食辛辣刺激及油炸食物。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加强运动,以慢跑、登山、散步、打太极拳等为宜。

  调畅情志,保持乐观的心态。

  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暑去秋来,不妨静一静、停一停,感悟多彩生活,观赏人间美景,然后再阔步前行。

责编:方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