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材料创新“再下一城”
第二批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名单公布 我市入选数占全国六分之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布了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入围单位名单。苏州共有14家单位累计斩获15个席位,成为全国入选项目最多的城市,不仅占全国总数的17.4%,更包揽了江苏省入选项目中75%的项目,展现出苏州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日益成熟的产业生态。
在本次揭榜中,沛嘉医疗牵头攻关的微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成功入选,成为苏州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力量中的亮点之一。据了解,这一创新在当下瓣膜产业中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未来将用于解决心脏瓣膜在临床上面临的关键难题。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心脏瓣膜产品大多来源于动物组织,如牛心包等,其耐久性通常只能维持10至15年,且动物源材料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存在一定的排异风险。”沛嘉医疗结构事业部研发副总裁仪克晶说,沛嘉医疗这项新材料技术最大的突破在于采用非生物源、无机的高分子材料,制造出能完美模拟人体自体瓣叶各层材料功能的瓣膜,不仅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且预期使用寿命远高于目前的生物源瓣膜材料,有望大幅减少患者需要反复手术的风险。目前,沛嘉医疗的高分子瓣膜已顺利完成临床前动物实验,正积极准备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进入商业化阶段。
海望医疗自主研发的新型材料嵌段聚醚酰胺树脂,则有望打破医用高分子材料进口依赖。海望医疗总经理刘继勇介绍,这一材料可用于制造三类医疗器导管,包括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微导管和指引导管等。长期以来,国内这类高端医用材料市场几乎被法国企业垄断,市场规模高达百亿元。海望医疗此次入围“揭榜挂帅”,有望实现国内首个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高分子材料应用上的突破,补齐产业链关键一环。该技术应用推广后,可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让更多患者以更合理的价格用上高性能的国产医疗产品。
近年来,为鼓励新材料研发与示范应用,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并配套提供认定支持和资金奖补,极大激发了企业投身关键材料研发的热情。截至目前,新材料产业已成为苏州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之后的第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记者 王安琪)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